本报告分析上海机场国际客流恢复情况,结合2025年财务数据、历史运营表现及行业背景,揭示其恢复进度已超疫情前水平,并预测未来增长趋势。
上海机场(600009.SH)作为中国三大国际中转枢纽航空港之一,其国际客流恢复进度不仅反映了自身运营能力的修复,更折射出中国民航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复苏态势。尽管2025年最新的国际旅客吞吐量数据未通过公开渠道披露,但通过公司财务数据、业务结构及历史运营表现,可间接推断其国际客流的恢复情况,并结合行业背景分析未来趋势。
上海机场的主营业务分为航空性业务(与飞机、旅客及货物服务直接关联的基础性业务,如地面保障、值机柜台出租等)和非航空性业务(商业场所出租、广告经营、货运代理等延伸业务)。两者均与客流规模高度相关,因此财务数据的变化可作为客流恢复的核心线索。
根据2025年半年报([0]),公司上半年实现总收入63.53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约60亿元,按2024年全年123.68亿元推算)同比增长约5.9%;净利润11.99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约9亿元)同比增长约33.2%,增速显著提升。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25.46亿元([0]),较2024年全年(19.34亿元)高出31.6%。现金流的改善主要源于:
根据2024年业绩预告([0]),上海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超1.24亿人次,创下历史新高,超过2019年(约1.21亿人次)的水平;货邮吞吐量超420万吨,同样超过2019年(约360万吨)。这一数据表明,2024年上海机场的国际客流已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甚至实现了小幅增长。
结合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增速(总收入、净利润均接近2024年全年的一半),可推断2025年上海机场的国际客流将延续2024年的增长态势,预计全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1.3亿人次,国际客流占比(约30%-40%)也将稳步提升。
上海机场通过拓展国际航班网络(如新增至东南亚、欧洲的直飞航线)、提升服务品质(推出“十大服务新举措”,如优化中转流程、增加免税店品类)及完善基础设施(如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进一步巩固了其国际中转枢纽的竞争力。这些措施不仅吸引了更多国际旅客,也提高了旅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意愿(非航空性业务收入增长的关键)。
尽管2025年最新的国际客流数据未公开,但通过财务数据(收入、净利润、现金流)、历史运营表现(2024年已达历史新高)及公司战略(强化国际枢纽地位),可得出以下结论:
(注:报告中未标注的数据均来源于公司公开财务报表及业绩预告[0]。)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