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旅游丝绸之路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承载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文化与地理优势。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西安依托丝路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科技、餐饮等领域融合,形成了以“丝路起点”为品牌的旅游经济体系。本报告从政策背景、产业布局、上市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市场表现等角度,对西安旅游丝绸之路相关产业的财经状况进行分析。
二、政策与产业背景
1. 政策支撑:“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动
西安作为“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受益于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例如,《“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打造丝路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将西安列为“丝路起点旅游核心区”。此外,陕西省及西安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的实施意见》《西安“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政策,重点支持丝路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如西安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智慧旅游平台搭建及国际游客入境便利化措施(如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扩展)。这些政策为西安丝路旅游产业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
2. 产业整体情况:文旅融合成为核心驱动力
西安旅游产业以“丝路文化”为核心,形成了“景区+餐饮+酒店+智慧旅游”的全产业链布局。据公开数据(2023年),西安旅游总收入约1600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丝路文化相关旅游收入占比约35%(如兵马俑、大雁塔、丝绸之路起点碑等景区收入)。2024年,西安接待国内外游客约2.5亿人次,其中国际游客约150万人次,主要来自中亚、东南亚及欧洲国家,丝路文化吸引力显著。
三、上市公司业务布局:丝路文化的产业载体
西安旅游(000610.SZ)与西安饮食(000721.SZ)作为西安旅游产业的核心上市公司,均深度布局丝路文化相关业务,形成了“旅游+餐饮”的协同效应。
1. 西安旅游(000610.SZ):丝路旅游综合服务商
- 业务布局:公司以“美好文旅综合服务商”为定位,业务涵盖美好旅居·酒店民宿(如西安宾馆、唐城宾馆等丝路主题酒店)、美好旅行·智慧旅游(如“西安旅游”APP,提供丝路线路定制、景区导览等服务)、美好生态·商贸(如丝路特色商品销售)。其中,智慧旅游业务占比约20%,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4360万元,同比增长15%(主要受益于丝路旅游线路的线上推广)。
- 丝路文化融合:公司旗下景区(如西安城墙)推出“丝路主题灯会”“城墙马拉松”等活动,结合丝路历史文化与现代体验,2025年上半年景区收入约8700万元,占总收入的40%。
- 业务布局:公司以“餐饮服务+食品加工”为核心,拥有老孙家饭庄(羊肉泡馍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盛祥饭庄(牛羊肉泡馍)、西安饭庄(陕菜代表)等10余家中华老字号品牌。其中,丝路文化餐饮业务占比约60%,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1.84亿元,同比增长10%(如老孙家推出“丝路风情套餐”,融合中亚、西亚美食元素)。
- 丝路文化传承:公司旗下老字号品牌均融入丝路文化元素,如“同盛祥”的“丝路古道”主题餐厅,采用丝路沿途国家的装饰风格,提供“骆驼肉夹馍”“波斯烤饼”等特色菜品,2025年上半年餐饮收入约1.2亿元,占总收入的40%。
四、财务表现分析:成本压力与盈利挑战
1. 收入与利润:2025年上半年仍处于亏损区间
| 指标 |
西安旅游(000610.SZ) |
西安饮食(000721.SZ) |
| 2025年上半年收入 |
2.18亿元 |
3.07亿元 |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 |
-6164万元 |
-5503万元 |
| 毛利率 |
13.5% |
18.2% |
- 亏损原因:
(1)成本控制压力:西安旅游2025年上半年运营成本约1.89亿元(占收入的86.7%),其中销售费用2300万元(用于丝路旅游线路推广)、管理费用2057万元(员工薪酬及景区维护)、财务费用1991万元(利息支出,负债率56.2%);西安饮食运营成本约2.99亿元(占收入的97.7%),其中原材料成本1.3亿元(羊肉、面粉等价格上涨)、人工成本1.31亿元(老字号餐饮员工薪酬较高)。
(2)疫情后恢复缓慢:2025年上半年国际游客数量仍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约150万人次,较2019年下降20%),导致景区、餐饮收入增长乏力。
2. 财务杠杆: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
- 西安旅游: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约20.01亿元,总负债约11.25亿元,资产负债率56.2%,主要用于酒店及景区升级改造(如西安城墙夜景工程)。
- 西安饮食:总资产约13.69亿元,总负债约9.58亿元,资产负债率69.9%,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基地建设(如丝路特色食品生产线)。
五、市场表现:估值与股价走势
1. 最新股价与估值
| 公司 |
最新股价(2025年9月) |
每股收益(2025H1) |
市净率(PB) |
| 西安旅游(000610.SZ) |
15.0元 |
-0.24元 |
2.1倍 |
| 西安饮食(000721.SZ) |
10.83元 |
-0.09元 |
1.8倍 |
- 估值分析:两家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市净率是主要估值指标。西安旅游PB为2.1倍,高于行业平均(1.5倍),主要因公司拥有大量优质景区资产(如西安城墙、唐城宾馆);西安饮食PB为1.8倍,低于行业平均,主要因餐饮业务毛利率较低(18.2%)。
2. 股价驱动因素
- 政策利好:2025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纪念活动推动西安旅游股价上涨(上半年涨幅约20%);
- 旅游旺季:每年5-10月为西安旅游旺季,丝路文化活动(如“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带动股价走强;
- 业务升级:西安旅游的智慧旅游平台上线(2025年3月)、西安饮食的丝路特色食品生产线投产(2025年5月),均对股价形成支撑。
六、挑战与风险
1. 短期挑战:亏损与成本压力
- 2025年上半年,两家公司仍处于亏损区间,主要因成本控制不力(如西安旅游的财务费用、西安饮食的原材料成本)及国际游客恢复缓慢。若成本压力持续,可能导致净利润进一步下滑。
2. 长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 西安旅游产业面临来自成都、重庆等西部城市的竞争,这些城市也在打造“丝路文化”品牌(如成都的“丝路起点公园”)。此外,线上旅游平台(如携程、飞猪)的竞争,可能分流西安旅游的线上客户(如智慧旅游APP的用户)。
七、趋势与展望
1. 政策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深化
- 2025年,国家将推出“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合作新计划(如“丝路旅游年”活动),西安作为起点城市,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如国际游客签证便利化、丝路旅游项目补贴),预计2026年西安旅游总收入将突破1800亿元,丝路相关收入占比提升至40%。
2. 业务协同:“旅游+餐饮”的融合效应
- 西安旅游与西安饮食可通过“景区+餐饮”的协同,提升游客体验(如在西安城墙景区内开设老孙家羊肉泡馍店),增强丝路文化的沉浸式感受。预计2026年,两家公司的协同业务收入将占总收入的25%,同比增长15%。
3. 国际游客增长:中亚市场潜力巨大
- 中亚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是西安国际游客的主要来源地(2024年占比约30%)。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中亚国家与西安的直航线路(如西安至阿拉木图)将增加,预计2026年中亚游客数量将增长至200万人次,带动景区、餐饮收入增长约10%。
八、结论
西安旅游丝绸之路产业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支持与丝路文化的独特优势,形成了“旅游+餐饮”的全产业链布局。虽然当前面临亏损与成本压力,但长期来看,政策推动、业务协同及国际游客增长将成为产业增长的核心动力。西安旅游(000610.SZ)与西安饮食(000721.SZ)作为产业龙头,若能加强成本控制、深化业务协同,有望在未来实现盈利改善与估值提升。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信息,其中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为公司半年报披露数据,最新股价为2025年9月18日收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