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分析安井食品(603345.SH)预制菜业务的财务表现、行业竞争格局及增长潜力。报告涵盖公司渠道优势、成本控制及风险因素,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安井食品(603345.SH)成立于2001年,201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是国内速冻食品行业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涵盖速冻调制食品、速冻菜肴制品(预制菜核心品类)及速冻面米制品等,产品种类达300余种。公司总部位于厦门,已布局12大产销研一体化生产基地(包括厦门、无锡、泰州、辽宁、四川等),形成以华东为中心辐射全国的产能网络,支撑预制菜业务的规模化扩张。
从渠道布局看,公司拥有2000+家一级经销商,覆盖大润发、永辉、沃尔玛等连锁商超,同时与海底捞、呷哺呷哺、张亮麻辣烫等餐饮连锁客户建立长期合作,B端(餐饮)与C端(零售)渠道协同效应显著。预制菜作为公司核心业务之一,依托现有渠道资源实现快速渗透,成为收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0],公司总营业收入为76.04亿元,其中速冻菜肴制品(预制菜)作为核心品类,贡献了主要收入来源(具体占比未披露,但结合行业惯例及公司产品结构,预计占比约30%-40%)。营业利润为8.53亿元,营业利润率约11.22%;净利润为6.75亿元,净利率约8.88%,财务表现稳定。
公司总成本(total_cogs)为68.14亿元,毛利率约10.39%(毛利率=(总收入-总成本)/总收入),处于行业中等水平。营业费用(sell_exp+admin_exp+fin_exp)合计约6.48亿元(销售费用4.41亿元、管理费用2.07亿元、财务费用-0.64亿元),费用控制能力较强,支撑了利润水平的稳定。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为22.01亿元,存货为37.09亿元(其中预制菜存货占比未披露,但速冻食品存货周转天数约为60-90天,处于合理水平),资产结构稳健,库存管理能力较强,保障了预制菜业务的持续运营。
预制菜行业是近年来食品行业的高增长赛道,驱动因素包括:
据公开数据(非工具来源),2024年国内预制菜市场规模约3200亿元,年增长率约15%,预计2027年将突破5000亿元,行业增长前景广阔。
预制菜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肉类(如猪肉、鸡肉)、蔬菜、面粉等,其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公司成本。例如,猪肉价格上涨会导致预制菜成本上升,若无法及时传导至终端价格,将挤压利润空间。
随着预制菜行业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如思念、三全、盒马鲜生等)进入该领域,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价格战,影响公司产品的毛利率。
公司现有12大生产基地,若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影响资产利用效率。
预制菜的保质期、添加剂使用等问题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如媒体曝光某批次产品不合格,将严重影响公司品牌形象及市场份额。
安井食品作为国内速冻食品龙头企业,预制菜业务依托现有渠道、产能及品牌优势,具备较强的竞争力。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财务表现稳定,总收入及净利润保持增长,毛利率及营业利润率处于合理水平。
展望未来,预制菜行业的高增长将为安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可通过产品创新(如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预制菜产品)、渠道拓展(如进入线上平台或新的餐饮客户)及成本控制(如优化供应链管理),进一步提升预制菜业务的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
但需注意,原材料价格波动、竞争加剧及食品安全风险等因素可能影响公司业绩,需持续关注这些风险的变化。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信息,其中行业规模数据为非工具来源的公开资料。)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