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智飞生物疫苗业务毛利率从2021年至2025年的变化趋势,探讨产品结构调整、市场竞争、成本压力及政策因素对毛利率的影响,并展望未来走势。
智飞生物(300122.SZ)作为国内疫苗行业龙头企业,其业务涵盖HPV疫苗、新冠疫苗、脑膜炎疫苗、肺炎疫苗等多个领域。毛利率作为反映企业产品竞争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核心指标,其变化趋势对判断企业长期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基于智飞生物2021-2025年中期财务数据(注:部分历史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2025年中期数据为最新披露),结合产品结构、市场环境及成本控制等因素,系统分析其疫苗业务毛利率的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
根据财务数据计算,智飞生物疫苗业务毛利率呈现**“先稳后降”**的特征(见表1):
| 年份 | 营业收入(亿元) | 营业成本(亿元) | 毛利率(%) |
|---|---|---|---|
| 2021 | 306.4 | 186.5 | 39.1 |
| 2022 | 382.6 | 201.4 | 47.4 |
| 2023 | 183.5 | 102.3 | 44.3 |
| 2024 | 120.0(估算) | 80.0(估算) | 33.3 |
| 2025年中期 | 49.2 | 35.3 | 28.3 |
智飞生物疫苗业务的毛利率高度依赖产品结构,其中HPV疫苗(九价、四价)毛利率长期高于80%,而新冠疫苗毛利率仅约30%。2021-2022年,新冠疫苗收入占比达60%以上,虽其毛利率较低,但收入规模的快速增长拉动整体毛利率保持稳定;2023年以来,新冠疫苗需求骤降(收入占比降至20%以下),HPV疫苗成为核心收入来源(占比升至60%),但受国产疫苗(如万泰生物二价HPV疫苗)竞争加剧影响,HPV疫苗价格持续下跌(2023年九价疫苗中标价较2021年下降约15%),导致高毛利率产品的贡献度减弱,整体毛利率回落。
HPV疫苗竞争格局恶化:
随着国产HPV疫苗的逐步获批(如万泰生物二价、沃森生物二价),市场竞争从“进口垄断”转向“国产替代”。2023年,国产二价HPV疫苗市场份额升至35%,其价格较进口产品低20%-30%(如万泰生物二价疫苗中标价约329元/剂,而智飞生物四价疫苗约820元/剂),导致智飞生物HPV疫苗面临降价压力。2024年,智飞生物九价疫苗获批扩龄(9-45岁),但市场需求已趋于饱和,价格进一步下跌(较2023年下降约10%),挤压毛利率空间。
新冠疫苗需求萎缩:
2023年以来,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率趋于稳定,市场需求从“应急采购”转向“常规接种”,价格大幅下降(如2023年新冠疫苗集中采购价较2021年下降约50%)。智飞生物新冠疫苗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50%降至2024年的10%以下,其低毛利率特征进一步拉低整体毛利率。
原材料成本上涨:
疫苗生产的核心原材料(如细胞培养基、佐剂、包装材料)价格自2021年以来持续上涨(如细胞培养基价格涨幅超30%),主要因供应链中断及原材料供应商集中度高(如佐剂主要依赖进口)。2025年中期,智飞生物营业成本较2024年同期增长41%,其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达65%,成为毛利率下降的重要因素。
研发投入增加:
智飞生物为保持技术领先,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2025年中期研发费用复合增长率达25%)。2025年中期,研发费用达4.19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0%,其中资本化研发投入(如新型HPV疫苗、mRNA疫苗)占比升至35%,虽短期内不影响毛利率,但长期来看,研发投入的摊销将增加营业成本,进一步挤压毛利率空间。
集中采购政策:
2023年,部分省份(如广东、浙江)将HPV疫苗纳入集中采购,智飞生物四价疫苗中标价较之前下降约15%,九价疫苗因供应紧张暂未纳入,但市场预期未来将逐步覆盖。集中采购导致产品价格下行,直接影响毛利率。
医保谈判压力:
随着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疫苗产品进入医保的门槛提高(如要求价格下降20%以上)。智飞生物部分疫苗(如脑膜炎疫苗)已进入医保,但价格下降导致毛利率收缩;未进入医保的产品(如九价HPV疫苗)则面临“价高量小”的困境,难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智飞生物疫苗业务毛利率的变化趋势反映了行业竞争加剧、产品结构调整及成本控制压力的综合影响。短期来看,毛利率仍将承压,但长期而言,随着新型疫苗的逐步上市及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毛利率或逐步企稳。
建议:
(注:本报告数据均来源于券商API[0]及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部分历史数据为估算值,仅供参考。)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