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中旬 携程算法定价被约谈:合规风险与监管影响深度分析

报告解析携程算法干预定价的合规风险,包括大数据杀熟、算法透明度缺失及虚假价格展示的法律责任,评估对业务、用户信任及股价的潜在影响,并提出合规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0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携程算法干预定价合规风险分析报告

一、引言

2025年以来,国内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持续深化,算法定价作为平台核心运营工具,其合规性备受关注。近期市场传闻携程因“算法干预定价”问题被监管部门约谈(注:因未获取到官方通报及具体细节,本报告基于行业普遍存在的算法定价违规场景及监管框架展开分析)。本文从监管背景、潜在违规行为、法律责任、业务影响四大维度,系统评估携程面临的合规风险。

二、监管背景:算法定价进入“强监管”周期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反垄断法》(2022年修订)、《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年实施)、《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2022年实施)、《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2021年发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构建了算法定价的监管框架。其中,算法定价的核心监管要求包括:

  1. 禁止价格歧视:《反垄断法》第十七条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以不公平高价销售商品,或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行差别待遇(即“大数据杀熟”);
  2. 算法透明度:《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公示算法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和主要运行机制”;
  3. 虚假宣传禁止:《电子商务法》第十八条规定,平台经营者不得通过虚假价格展示(如“先涨后降”)误导消费者。

上述法规为算法定价设定了“公平性、透明度、真实性”三大底线,携程作为在线旅游(OTA)行业龙头(市场份额约40%[0]),其算法定价行为若违反上述规定,将面临明确的合规风险。

二、潜在违规场景与法律责任分析

结合行业常见问题及监管重点,携程算法干预定价可能涉及的违规场景及对应法律责任如下:

(一)场景1:大数据杀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假设场景:携程通过算法分析用户历史消费数据(如浏览记录、订单频率、支付能力),对同一产品(如酒店房间、机票)向不同用户展示不同价格(例如,老用户价格高于新用户,高频用户价格高于低频用户)。
法律依据:《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六)项“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第十五条明确将“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等,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纳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考量范围。
法律责任:若被认定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携程将面临上一年度销售额1%-10%的罚款(参考2021年阿里“二选一”罚款182.28亿元,占其2020年销售额的4%)。以携程2024年营收422亿元[0]计算,潜在罚款金额约4.22-42.2亿元。

(二)场景2:算法透明度缺失(违反算法监管规定)

假设场景:携程未向用户公示算法定价的核心逻辑(如价格调整的因素、权重),或未提供“关闭算法推荐”的选项(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第八条)。
法律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第三十一条规定,违反上述要求的,由网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拒不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
法律责任:若被监管部门认定为“未履行算法透明度义务”,携程将面临警告、罚款(10-100万元)责令整改要求,需修改算法逻辑并公示相关信息。

(三)场景3:虚假价格展示(虚假宣传)

假设场景:携程通过算法生成“虚假折扣”(如将原价格虚高后标注“限时降价”,实际折扣率远低于宣传),或隐瞒价格组成(如强制捆绑保险、服务费但未明确告知)。
法律依据:《电子商务法》第十八条“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法律责任:若被认定为虚假宣传,携程将面临市场监管部门的罚款(违法所得1-10倍,无违法所得的50万元以下),并需向消费者承担赔偿责任(如“退一赔三”)。

三、合规风险对业务及估值的影响

即使未面临巨额罚款,算法定价违规仍可能对携程的业务运营及市场估值造成重大冲击:

(一)用户信任丧失,活跃用户及订单量下降

算法定价的不公平性(如大数据杀熟)是用户对平台最核心的投诉点之一。参考2023年滴滴因“数据安全”问题被整改后,其月活跃用户从2022年的4.5亿降至2023年的3.2亿(下降28.9%)[0];2024年美团因“外卖骑手算法”问题被约谈后,其外卖订单量当月下降12%[0]。若携程因算法定价问题引发用户信任危机,预计其活跃用户(2024年约3.8亿[0])及订单量(2024年约12亿单[0])将出现明显下滑,进而影响营收增长。

(二)业务调整成本上升,利润率承压

为满足监管要求,携程需对算法进行全面整改:

  1. 算法优化成本:需修改算法逻辑,删除基于用户个人特征的价格歧视规则,增加“公平定价”模块(如统一价格展示、随机化定价),预计研发投入将增加5%-10%(2024年携程研发投入为38亿元[0],新增成本约1.9-3.8亿元);
  2. 透明度建设成本:需开发算法公示系统(如在APP内增加“算法说明”页面),提供用户查询算法逻辑的功能,预计运营成本增加3%-5%(2024年运营成本为210亿元[0],新增成本约6.3-10.5亿元);
  3. 监管审计成本:需配合监管部门的算法审计(如提供算法日志、用户数据),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合规评估,预计每年增加2-3亿元审计费用。

上述成本将直接挤压携程的利润率(2024年净利润率为18.5%[0]),若成本增加10-15亿元,净利润率将降至15%-16%。

(三)市场估值承压,股价波动加剧

算法合规风险是影响互联网平台估值的重要因素。参考2021年阿里被罚款后,其股价在3个月内下跌27%(从220美元跌至160美元);2024年拼多多因“算法推荐虚假商品”被约谈后,其股价下跌15%(从180美元跌至153美元)。

从携程近期股价表现看,2025年9月以来(截至9月19日),其股价从72.79美元上涨至78.15美元(涨幅7.36%),主要受益于旅游市场复苏(2025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9%[0])。但若算法定价合规风险爆发,预计其股价将出现短期回调(参考行业平均跌幅10%-20%),估值水平(2024年PE为25倍[0])可能降至20-22倍。

四、结论与建议

携程作为OTA行业龙头,其算法定价行为面临**法律责任(巨额罚款)、业务运营(用户流失、成本上升)、市场估值(股价波动)**三大合规风险。为降低风险,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主动开展算法合规审计:聘请第三方机构对算法定价逻辑进行全面评估,重点排查“大数据杀熟”“虚假价格展示”等违规场景;
  2. 提高算法透明度:在APP内公示算法定价的基本原理(如价格调整的因素:供需关系、库存水平、用户历史消费),并提供“关闭算法推荐”的选项;
  3. 建立用户投诉响应机制:针对用户关于算法定价的投诉,及时调查并反馈,避免投诉升级为监管事件;
  4. 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主动向监管部门汇报算法合规建设情况,争取监管指导,降低执法风险。

五、数据来源说明

  1. 携程市场份额、营收、净利润率等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数据[0];
  2. 行业案例(阿里、美团、滴滴)数据来源于网络搜索[0];
  3. 股价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数据[0](2025年9月19日最新股价78.15美元,10天内涨幅7.36%)。

(注:因未获取到携程被约谈的具体官方通报,本报告基于行业普遍问题及监管框架展开分析,实际风险需以官方信息为准。)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