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海澜之家海外市场表现,涵盖布局现状、财务贡献、挑战与战略调整,探讨其在新兴市场的长期潜力与短期压力。
海澜之家(600398.SH)作为中国男装龙头企业,近年来逐步推进“走出去”战略,试图将国内成功的“轻资产、强供应链”模式复制至海外市场。本文基于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0]及公开市场信息,从布局现状、财务贡献、表现挑战、战略调整四大维度,系统分析其海外市场表现及未来潜力。
海澜之家的海外扩张始于2023年,初期聚焦东南亚(泰国、越南)及中东(阿联酋、沙特)等新兴市场,采用“特许经营+本地合作伙伴”模式快速切入。截至2024年末,海外门店数量约50家(主要集中在曼谷、迪拜等核心城市),渠道覆盖购物中心、街边店及电商平台(如东南亚的Shopee、Lazada)。
从市场选择看,东南亚人口红利(年轻群体占比超60%)、中东高消费能力(人均GDP超2万美元)及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提升,是其优先布局的核心逻辑。但与国内超7000家门店的规模相比,海外布局仍处于萌芽期,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
根据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0],海澜之家实现总收入115.66亿元(同比增长3.2%),营业利润20.30亿元(同比增长1.8%)。但财务报表未披露分地区收入明细,结合公开信息推测,海外收入占比不足2%(约2-3亿元),对整体业绩贡献极小。
从增长动力看,国内市场仍是收入核心(占比超95%),海外市场尚未形成增量支撑。主要原因包括:
东南亚市场已被优衣库、ZARA等国际品牌占据(优衣库在泰国拥有超100家门店),海澜之家以“高性价比男装”为卖点,需与这些品牌争夺中低端市场份额;中东市场则面临本土品牌(如沙特的Al Rajhi)及欧美高端品牌(如Gucci、LV)的双重挤压,差异化竞争难度较大。
海外门店的库存管理、物流配送仍依赖国内供应链,导致运输成本高企(如从中国到东南亚的海运成本约占货值的10-15%);同时,本地员工薪资(如迪拜店员月薪约8000-10000元人民币)、租金(如曼谷购物中心租金约3000-5000元/㎡/月)均高于国内,压缩了盈利空间。
海外市场电商渗透率(如东南亚超70%、中东超60%)远高于国内,但海澜之家的电商布局滞后:截至2025年上半年,海外电商收入占比不足10%,未充分利用当地线上流量(如TikTok在东南亚的月活用户超3亿)。
为应对海外市场挑战,海澜之家2024年起调整战略,核心方向为**“本地化设计+数字化营销+供应链优化”**:
海澜之家海外市场的长期潜力在于:
但短期压力仍大:
海澜之家海外市场目前处于**“布局初期、贡献微小”**的阶段,财务表现尚未形成亮点,但战略调整已初见成效(本地化产品、数字化营销、供应链优化)。未来若能持续加大海外投入(预计2025年海外门店数量将增至100家),并解决本地化适配问题,海外市场有望成为其长期增长的第二引擎。但需警惕:海外扩张是“慢变量”,短期内难以改变其“国内依赖型”的收入结构。
(注:本文财务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市场信息来源于公开报道。)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