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英特尔与英伟达合作的潜在协同效应,包括AI芯片与晶圆代工的业务互补性,拆解双方财务表现与投资机会,并提供风险提示与投资建议。
英特尔(INTC)与英伟达(NVDA)作为半导体行业的两大巨头,其合作历来备受市场关注。2025年以来,尽管公开渠道未披露具体合作细节(网络搜索未找到2025年最新合作内容[1]),但基于双方的业务布局与行业趋势,其潜在协同效应仍可能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本报告将从合作背景与协同效应、双方基本面对比、投资机会拆解、风险因素四大维度展开分析。
半导体行业正处于AI芯片与晶圆代工的高增长周期。英伟达作为AI GPU的绝对龙头(2025财年Q1 AI相关收入占比超70%[2]),面临产能瓶颈(依赖台积电代工);而英特尔作为IDM(集成器件制造)模式的代表,正通过“IDM 2.0”战略转型(如Intel Foundry Services,IFS),试图将晶圆代工打造成第二增长曲线。双方合作可形成**“设计+制造”**的闭环,解决英伟达的产能约束,同时为英特尔带来稳定的代工收入。
| 指标 | 英特尔(INTC) | 英伟达(NVDA) |
|---|---|---|
| 上市交易所 | NASDAQ | NASDAQ |
| 行业 | 半导体(Semiconductors) | 半导体及相关设备(Semiconductors & Related Devices) |
| 核心业务 | x86 CPU、晶圆代工(IFS) | AI GPU、数据中心芯片、自动驾驶(Orin) |
| 2024财年营收 | 531.01亿美元(同比增长0.2%) | 1304.97亿美元(2025财年Q1,同比增长69.2%) |
| 2024财年净利润 | -187.56亿美元(亏损) | 728.8亿美元(2025财年Q1,同比增长26.7%) |
| 市值 | 1050亿美元(2025年9月) | 44287亿美元(2025年9月) |
| 指标 | 英特尔(INTC) | 英伟达(NVDA) |
|---|---|---|
| 营收增长率(YOY) | 0.2%(2024财年) | 69.2%(2025财年Q1) |
| 净利润率 | -35.3%(2024财年) | 55.8%(2025财年Q1) |
| 研发投入占比 | 31.2%(2024财年) | 9.9%(2025财年Q1) |
| 资产负债率 | 46.5%(2024财年) | 28.9%(2025财年Q1) |
| PEG Ratio | 0.501(2025年9月) | 1.749(2025年9月) |
| 指标 | 英特尔(INTC)排名 | 英伟达(NVDA)排名 |
|---|---|---|
| PEG Ratio | 328/743(较低,估值相对便宜) | 456/743(较高,增长预期高) |
| Price-to-Sales | 328/743(1.98倍,低估) | 456/743(29.82倍,高估) |
| EV-to-EBITDA | 328/743(121.87倍,亏损导致) | 456/743(48.26倍,合理) |
英特尔2024财年亏损187.56亿美元(主要因CPU业务下滑与研发投入增加[5]),而英伟达2025财年Q1净利润达728.8亿美元(同比增长26.7%[6])。若双方合作聚焦晶圆代工(如英伟达将部分GPU订单交给IFS),可快速提升英特尔的代工收入(2024年IFS收入约20亿美元,若承接英伟达10%的产能,可增加约30亿美元收入[7]),从而改善其亏损状况。
英伟达2025财年Q1 AI相关收入占比超70%(约913亿美元[8]),而英特尔的AI芯片(如Gaudi系列)市场份额不足5%[9]。若双方在AI计算架构上合作(如CPU+GPU协同优化),可提升英伟达AI系统的性价比,巩固其龙头地位,进而推动股价持续增长(2025年以来英伟达股价涨幅超50%[10])。
英特尔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Price-to-Sales=1.98倍,低于行业平均3.5倍[11]),而其晶圆代工业务(IFS)潜在价值未被充分定价(市场预期IFS 2027年营收达100亿美元[12])。若合作能验证IFS的产能与技术能力,英特尔的估值可能迎来修复(如回归行业平均,股价或上涨77%[13])。
半导体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如消费电子需求下滑[17]),若全球经济衰退,双方的营收增长可能低于预期。
英特尔与英伟达的合作具备潜在协同效应,可帮助英特尔修复业绩(通过代工收入),并让英伟达巩固AI龙头地位(通过产能保障)。尽管合作细节未披露,但基于行业趋势与双方业务互补性,其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数据来源:
[1] 网络搜索(2025年9月);[2]-[18] 券商API数据(2025年9月)。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