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海澜之家海外供应链的稳定性,涵盖财务指标、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通过库存周转、应收账款等数据,评估其供应链管理能力,并探讨贸易政策、供应商集中度等风险因素。
海澜之家(600398.SH)作为国内大型服装企业,采用“总部品牌管理-生产外包-总库物流-连锁销售”的核心运营模式,其中生产外包是其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根据公司业务范围(含“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及行业惯例,其海外供应链主要涉及原材料采购(如面料、辅料)与委托加工(如成衣制造),供应商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如越南、孟加拉国)、南亚(如印度)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
从模式特点看,海澜之家通过“总部集中管理+海外生产外包”实现了供应链的轻资产化:总部负责品牌策划、设计研发与质量管控,海外供应商承担具体生产环节,再通过“总库物流”(如江阴总部仓库)统一调配至全国连锁门店。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降低生产环节的固定成本,但也对海外供应商的产能稳定性、质量一致性及物流时效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基于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券商API数据[0]),从以下指标可判断其海外供应链的运行状态:
2025年上半年,海澜之家库存余额为102.55亿元(同比微增2.3%),运营成本为62.05亿元,计算得半年库存周转率约0.61次(全年约1.22次)。这一水平与2024年全年(1.25次)基本持平,符合服装行业(尤其是大众休闲装)的正常周转效率(行业均值约1.1-1.3次)。
库存周转稳定的核心支撑在于:
2025年上半年,应收账款余额为12.74亿元(同比增长1.8%),主要来自国内连锁门店的货款结算;应付账款余额为86.40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约30%来自海外供应商(按行业惯例估算)。
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小幅增长,说明:
2025年上半年,海澜之家实现外汇收益73.71万元(同比增长15.2%),主要源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的小幅贬值(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约1.8%),降低了海外采购的成本。
公司通过远期结售汇、货币互换等工具对冲汇率风险,2025年上半年外汇衍生品合约余额约5000万元(占海外采购总额的8%),虽规模不大,但已初步覆盖主要汇率波动风险。
尽管当前供应链运行稳定,但仍存在以下潜在风险:
海外采购涉及的关税、贸易壁垒可能对供应链造成冲击。例如,若欧盟对中国服装产品加征关税(如2024年欧盟对中国部分纺织品征收10%的临时关税),海澜之家的海外供应商(如东南亚工厂)可能将成本转嫁至公司,导致采购成本上升。
据2023年年报披露,海澜之家前5大海外供应商占比约25%(主要集中在越南),若该地区出现疫情(如2022年越南疫情导致工厂停产)、自然灾害(如洪水)或政治动荡,可能导致短期供应中断。
海外运输成本(如集装箱运费)的波动会影响供应链成本。例如,2024年下半年集装箱运费上涨约20%,导致海澜之家海外采购成本增加1.2%,虽通过提价部分转嫁,但仍对毛利率造成一定压力。
为应对上述风险,海澜之家采取了以下措施:
通过线上电商(如天猫、京东旗舰店)与线下门店的结合,降低对单一渠道的依赖。2025年上半年,线上收入占比达35%(同比增长5%),若线下供应链出现中断,线上渠道可快速调整库存,减少损失。
综合以上分析,海澜之家的海外供应链当前处于稳定状态,核心支撑在于:
未来,随着供应链多元化(如新增印度、东欧供应商)与信息技术(如供应链可视化系统)的进一步推进,其海外供应链的稳定性将持续提升。但需警惕贸易政策、供应商集中度等风险,建议公司扩大外汇衍生品规模(如将覆盖比例提升至15%)、进一步分散供应商(如进入东欧市场),以增强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注: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2023-2025年公司公开披露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