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宜品乳业特医食品业务的增长潜力,探讨其在行业环境、公司业务现状、增长驱动因素、竞争格局及风险等方面的表现,预测其能否成为未来核心增长点。
宜品乳业作为国内乳制品企业的重要玩家,其特医食品业务以16%的收入占比成为仅次于传统乳制品的第二大业务板块。在消费升级与健康需求驱动下,特医食品(医用配方食品)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细分赛道,正迎来高速增长期。本文从行业环境、公司业务现状、增长驱动因素、竞争格局及风险五大维度,分析宜品乳业特医食品业务能否成为未来核心增长点。
特医食品是针对特殊人群(如糖尿病、肾病、肿瘤患者及术后康复人群)的营养支持食品,需通过严格的医学验证并获得监管审批(如中国的“蓝帽子”特医认证、美国的FDA 21 CFR 101.9(j)标准)。近年来,全球特医食品市场保持10%-15%的年增长率,2024年规模已达58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因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8%)、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糖尿病患者超1.3亿)及消费升级(对精准营养的需求增长),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约120亿元,2025年预计将突破150亿元,年增长率超25%;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复合增长率(CAGR)保持在20%以上。这一增速远高于传统乳制品行业(约5%)及整体食品行业(约3%),为特医食品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宜品乳业的特医食品业务起步于2021年,目前已推出针对糖尿病、肾病及术后康复的3款产品,覆盖医院、药店及电商三大渠道。2024年,特医食品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8%提升至16%,增速达45%,远高于公司整体收入12%的增速(数据来源:公司2024年年报[0])。
从产品结构看,糖尿病特医食品贡献了特医业务60%的收入,主要因该领域患者基数大(超1.3亿)且需求未被充分满足(目前国内糖尿病特医食品市场渗透率不足5%);肾病特医食品占比30%,受益于慢性肾病患者(超1.2亿)的长期营养支持需求;术后康复特医食品占比10%,处于市场导入期,但增长潜力大(术后患者营养补充率不足30%)。
中国特医食品市场竞争格局分为三个梯队:
宜品乳业处于第二梯队,其优势在于:
特医食品的注册审批周期长(通常需要2-3年),若公司新产品未能通过审批,将影响业务增长;此外,监管政策的变化(如提高注册标准)可能增加公司的合规成本。
外资企业(如雀巢)正在加大对中国特医食品市场的投入,通过降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如伊利)也在布局特医食品业务,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宜品乳业的市场份额下降。
特医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是慢性病患者及术后康复人群,若经济下行导致患者支付能力下降,可能影响产品的销量;此外,消费者对特医食品的认知度仍较低(如认为“特医食品是药品”),需要公司加大市场教育力度。
尽管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宜品乳业的特医食品业务具备成为核心增长点的潜力:
若公司能保持特医食品业务的高增速(如2025年增速超30%),预计到2027年,特医食品收入占比将提升至25%以上,成为公司的第一大业务板块。因此,特医食品有望成为宜品乳业未来的核心增长点。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