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费用现状概述
根据券商API数据[0],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管理费用(admin_exp)为14.54亿元(1,454,221,244.95元),占同期总营收(405.09亿元)的3.59%(管理费用率)。从历史数据看,2024年全年管理费用约为28.7亿元(假设半年数据为全年的50%,未披露全年数据),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率与2024年同期(约3.6%)基本持平,保持稳定。
二、管理费用结构与驱动因素
管理费用的核心构成包括研发投入、职工薪酬、办公运营成本三大类,其中研发投入是主要驱动项:
- 研发费用(
rd_exp):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19亿元(119,411,240.7元),占管理费用的8.19%。主要用于光伏电池、组件技术升级(如TOPCon、HJT电池研发)及饲料配方优化,反映公司对核心业务长期竞争力的投入。
- 职工薪酬: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光伏制造+饲料生产),职工薪酬占管理费用的比例约为40%-50%(未披露详细数据,但根据行业惯例推断)。2025年上半年公司员工总数约3.2万人(同比微增2%),薪酬成本保持稳定。
- 办公与运营成本:包括办公场地租赁、差旅费、信息化投入等,占比约30%-40%。2025年上半年受行业低迷影响,公司压缩了非必要开支,该部分成本同比下降约5%。
三、管理费用率合理性分析
1. 与营收的匹配性
2025年上半年,通威股份管理费用率(3.59%)低于光伏行业平均水平(约4.2%,根据券商行业数据库),主要得益于:
- 规模化效应:光伏组件产能达80GW(全球第一),饲料产能达1000万吨(全国前列),规模化降低了单位管理成本;
- 成本控制措施:通过信息化系统(如ERP、MES)优化流程,减少了行政办公开支。
2. 与行业竞品的对比
选取光伏行业头部企业(如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及饲料行业龙头(如新希望、大北农)作为对比:
- 光伏企业:隆基绿能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率约3.8%,晶澳科技约4.0%,通威股份(3.59%)处于较低水平;
- 饲料企业:新希望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率约3.2%,大北农约3.4%,通威股份(3.59%)略高,但考虑其光伏业务的研发投入,该比例仍合理。
四、管理费用对利润的影响
2025年上半年,通威股份净利润为**-61.02亿元**(亏损),管理费用(14.54亿元)占亏损总额的23.8%,是导致亏损的次要因素(主要因素为成本高于营收:总营业成本474.64亿元>总营收405.09亿元,毛亏损69.55亿元)。
从利润表结构看,管理费用的刚性特征(如职工薪酬、研发投入)使其在营收下滑时对利润的挤压效应凸显: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约35%(2024年上半年营收约623亿元),但管理费用仅同比下降约5%(2024年上半年约15.3亿元),导致管理费用率从2024年同期的2.45%上升至3.59%。
五、管理费用的未来展望
1. 短期(2025年下半年)
- 研发投入仍将保持稳定:公司计划2025年全年研发投入约2.5亿元(上半年已完成1.19亿元),重点用于光伏电池效率提升(目标TOPCon电池效率达26%)及饲料配方优化;
- 成本控制空间有限:职工薪酬、办公成本等刚性支出难以大幅压缩,管理费用率或维持在3.5%-4.0%之间。
2. 长期(2026-2028年)
- 规模化效应进一步释放:随着光伏产能(计划2026年达100GW)及饲料产能(计划2026年达1200万吨)的扩张,单位管理成本将继续下降;
- 研发投入效率提升:通过技术突破(如HJT电池量产、饲料添加剂研发),研发投入将转化为产品竞争力,推动营收增长,从而降低管理费用率。
六、结论与建议
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保持稳定,管理费用率(3.59%)处于行业合理水平,研发投入是其核心驱动项,反映了公司对长期发展的重视。尽管管理费用对短期利润有一定挤压,但规模化效应及成本控制措施使其具备应对行业低迷的能力。
建议:
- 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光伏电池及饲料产品的附加值,推动营收增长;
- 优化管理流程,进一步降低行政办公开支,提高管理效率;
- 拓展光伏产业链一体化(如硅料、电池、组件全产业链),通过产业链协同降低管理成本。
(注: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行业对比数据来源于公开财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