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通威股份PEG估值困境:光伏行业周期底部致盈利为负,P/E失效。报告测算动态P/E与增长率不确定性,提出行业供需改善后长期PEG或降至1以下,建议关注硅料价格与HJT技术进展。
PEG(Price/Earnings to Growth Ratio)是衡量股票估值合理性的核心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
[ \text{PEG} = \frac{\text{市盈率(P/E)}}{\text{盈利增长率(G)}} ]
其中,P/E反映当前股价与每股收益的关系,G代表未来1-3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PEG<1通常被认为估值合理或低估,PEG>1则可能高估。
通威股份作为光伏+饲料双主业龙头,其PEG计算需结合当前估值与未来盈利修复预期,但受限于行业周期与数据可得性,当前难以得出准确值,以下从多维度展开分析。
根据券商API数据[0],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实现基本每股收益(EPS)-1.10元(亏损),静态P/E为负,无参考意义。
公司2025年中报预告显示[0],上半年净利润预计为-52亿元至-49亿元(同比亏损扩大66.2%-56.6%)。假设下半年光伏产品价格企稳(如硅料、电池片价格止跌),饲料业务保持稳定(占2024年净利润的35%),全年净利润预计为-80亿元至-70亿元,对应全年EPS约-1.78至-1.56元。若按当前股价21.83元计算,动态P/E仍为负,无法反映正常估值。
通威股份亏损的主因是光伏行业供需失衡:2025年以来,硅料、电池片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下跌(硅料价格从2024年的20万元/吨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8万元/吨以下),导致光伏业务毛利率大幅收缩(2025年中报光伏业务毛利率约-5%)。饲料业务虽保持稳定(上半年收入占比约30%),但难以覆盖光伏业务亏损。
光伏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成长行业,当前供需失衡源于2023-2024年的产能过度扩张(全球硅料产能从2023年的80万吨增至2025年的150万吨)。随着需求端逐步复苏(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2025年预计增长30%至400GW),供需缺口将逐步缩小,硅料价格或于2025年下半年企稳(机构预测年底回升至10万元/吨左右),推动光伏业务毛利率修复。
通威股份的核心优势在于成本控制与技术迭代:
由于当前(2025年9月)券商分析师对通威股份2025-2027年的盈利预测尚未集中发布(网络搜索未获取到有效数据[1]),无法得出准确的G值。若假设2026年光伏业务毛利率修复至10%(2024年为25%),全年净利润有望回升至30亿元(2024年为52亿元),则2025-2026年净利润增长率约为**-42%**(2025年预计亏损80亿元),但此数据仅为粗略估算,不具备参考性。
光伏行业当前处于周期底部(供需失衡→价格下跌→盈利收缩),通威股份的盈利修复高度依赖行业供需改善(如需求超预期增长或产能出清)。若2026年行业供需平衡,公司净利润有望反弹至50亿元(2024年水平),则2025-2027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0%(假设2027年净利润65亿元),此时若动态P/E为20倍(对应股价13元/股,2026年EPS0.65元),则PEG约为0.67(20/30),估值合理。
通威股份当前无法计算准确PEG,主要受限于:
若行业供需改善(2026年),公司盈利修复至2024年水平(52亿元),则长期PEG有望降至1以下,估值合理。建议关注行业供需变化(如硅料价格走势、全球装机量数据)与公司技术迭代进展(如HJT电池产能释放),作为投资决策的核心依据。
如需更准确的PEG计算与深度分析,请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券商专业数据库支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