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保险行业总资产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8.5%。报告分析寿险、财产险、健康险市场表现,解读监管政策及竞争格局,展望健康险、养老险增长潜力与科技赋能趋势。
中国保险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保持稳健增长。2025年上半年,行业总资产规模约25万亿元(根据上市险企数据估算),同比增长8.5%。其中,寿险业务仍是核心板块,占比约60%;财产险次之,占比30%;健康险和养老险作为新兴领域,占比持续提升至10%。
监管方面,银保监会2025年推出《关于推动寿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回归保障本源”,推动寿险产品从“理财型”向“保障型”转型;同时,放宽保险资金运用限制,允许险企投资科创板企业股权,提升资金运用效率。
2025年上半年,上市险企(平安、人寿、太保、新华)合计实现总收入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合计净利润1670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长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以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太保(601601.SH)、**新华保险(601336.SH)**为例,财务表现如下:
| 指标 | 中国平安 | 中国人寿 | 中国太保 | 新华保险 |
|---|---|---|---|---|
| 总收入(亿元) | 5000.76 | 2392.35 | 2004.96 | 700.41 |
| 净利润(亿元) | 825.25 | 419.56 | 288.06 | 148.01 |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3.87 | 1.45 | 2.90 | 4.74 |
| 投资收益(亿元) | 590.27 | 636.77 | 216.71 | 187.63 |
| 资产负债率(%) | 89.8 | 92.6 | 89.6 | 94.7 |
关键分析:
中国保险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寡头垄断+外资参与”**特征:
竞争特点:
银保监会2025年出台《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指导意见》,要求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从3.5%降至3.0%,将压缩险企利差空间(利差=投资收益率-预定利率)。
中小险企为抢占市场,纷纷降低保费费率(如财产险费率同比下降5.3%),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承压。
险企投资组合中,权益资产占比约15%(中国平安)至20%(中国人寿),若权益市场下跌,将直接影响投资收益;此外,债券市场利率波动(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也会影响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
健康险赔付率持续上升(上半年同比增长12.8%),主要因医疗费用上涨和理赔标准放宽;财产险赔付率58.7%,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因车险事故率增加。
中国保险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头部企业凭借综合优势占据主导地位,中小险企需通过差异化竞争(如专注健康险、养老险)实现突破。未来,健康险、养老险和科技赋能将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但需警惕监管政策、市场竞争和投资风险的影响。
(注: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财务报告,截至2025年6月30日。)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