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通威股份2025年组件产能利用率现状,探讨行业供需失衡、财务表现及未来驱动因素,揭示光伏龙头企业的挑战与机遇。
通威股份(600438.SH)作为全球光伏产业龙头企业,其组件产能利用率不仅反映了公司自身的经营效率与产能配置能力,也是光伏行业景气度的重要观测指标。2025年以来,全球光伏市场呈现“需求增长、供给过剩”的结构性矛盾,组件价格持续低迷,通威股份的产能利用率面临显著压力。本文基于公司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及行业公开信息,从行业背景、财务关联、影响因素及未来展望四大维度,对其组件产能利用率进行深度分析。
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继续保持增长(预计全年新增装机量约450GW,同比增长15%),但供给端的产能扩张速度远超需求增长。据行业协会数据,2025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已突破1000GW,而需求仅约450GW,产能过剩率超过50%。在此背景下,组件价格持续下跌(2025年上半年组件均价约0.18美元/瓦,同比下跌35%),企业为避免亏损被迫降低开工率,产能利用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
通威股份作为组件产能规模前列的企业(2024年末组件产能约80GW),其产能利用率受行业供需矛盾影响显著。2025年上半年,公司组件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约40%(据2025年中报,光伏业务收入占比约70%),反映出产能利用率的大幅下滑。
产能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结构与盈利水平。通威股份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显示,产能利用率低下是导致公司亏损的核心原因之一: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405.09亿元,同比下降约38%;净利润亏损66.4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约52亿元)。其中,光伏组件业务收入占比约45%,收入同比下降约45%,远超行业平均降幅(约30%),说明公司组件产能利用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组件生产的固定成本(如设备折旧、厂房租金、人工成本)占比较高(约占总成本的30%)。当产能利用率下降时,固定成本无法随产量减少而同步降低,导致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大幅上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组件业务单位固定成本约0.06美元/瓦,同比上升约50%,而组件均价下跌35%,导致组件业务毛利率由2024年上半年的15%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成为公司亏损的主要来源。
通过财务指标可间接推断产能利用率:
2023-2025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扩张速度远超需求增长。通威股份2024年组件产能较2022年增长约150%(从32GW增至80GW),而同期全球组件需求仅增长约80%(从250GW增至450GW)。产能扩张过快导致公司产能利用率从2023年的85%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约50%。
2025年上半年,组件均价下跌35%,低于部分企业的成本线(约0.20美元/瓦)。通威股份为避免进一步亏损,主动降低组件产能利用率至50%以下,以减少产量、降低库存积压。
通威股份近年来将组件产能扩张作为核心战略,2024年新增组件产能40GW(主要位于四川、云南),但2025年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尤其是国内市场,受补贴退坡影响,需求增长放缓),导致新增产能无法充分利用。
2025年下半年,随着部分中小企业因亏损退出市场(预计约10%的产能将被淘汰),行业供需矛盾将逐步缓解。通威股份作为龙头企业,有望通过规模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产能利用率逐步回升至60%-70%(2025年末预期)。
2025年,海外光伏需求增长强劲(预计占全球需求的60%),尤其是东南亚、中东及欧洲市场。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海外组件销量占比约30%(2024年约20%),随着海外产能布局(如越南、泰国的组件工厂)逐步投产,海外市场将成为公司组件产能利用率提升的关键驱动力。
通威股份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约12亿元,同比增长20%),重点研发高效组件(如TOPCon、HJT组件),提高产品附加值。高效组件的售价较传统组件高约15%,可缓解价格下跌压力,提升产能利用率(高效组件产能利用率约65%,高于传统组件的50%)。
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组件产能利用率约50%,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受行业供需失衡、产品价格下跌及产能扩张过快等因素影响。产能利用率低下导致固定成本分摊加剧,成为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未来,随着行业产能出清、海外市场拓展及技术升级,公司组件产能利用率有望逐步回升至60%-70%(2025年末),但需警惕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及产能过剩的持续压力。
(注:文中行业数据来源于公开信息,公司财务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数据[0]。)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