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硅料业务毛利率转负原因,包括硅料价格暴跌、固定成本压力及行业竞争。展望未来修复潜力,关注颗粒硅技术及多元化布局。
通威股份(600438.SH)作为全球光伏产业链核心企业,硅料业务是其传统优势板块,也是公司营收与利润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受全球光伏行业供需格局变化、硅料价格波动及成本压力等因素影响,硅料业务毛利率呈现显著波动。本文基于公司公开财务数据(2025年中报)及行业背景,从整体盈利表现、硅料业务贡献、成本结构与行业对比等角度,对其硅料业务毛利率展开分析。
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0],上半年实现总营收405.09亿元,同比下降约35%(注:2024年上半年营收约623亿元);营业成本404.79亿元,同比下降约28%;营业利润-65.9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2024年上半年营业利润约82亿元);净利润-61.0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约68亿元)。
整体盈利的大幅亏损,主要源于硅料业务的拖累。作为公司核心业务,硅料收入占比约45%(2024年数据),其毛利率的下滑是导致整体利润收缩的关键因素。
由于公司未披露2025年上半年硅料业务的分部数据,我们通过核心业务占比及盈利贡献进行间接估算:
这一估算结果显示,2025年上半年硅料业务毛利率大幅转负,主要因硅料价格暴跌(2025年上半年硅料均价约12万元/吨,较2024年同期的25万元/吨下降52%)及产能过剩(全球硅料产能约120万吨/年,需求约80万吨/年)导致收入大幅下滑,而固定成本(如设备折旧、人工成本)未同步下降,挤压了利润空间。
价格波动:硅料价格暴跌
2023年以来,全球光伏行业进入“产能过剩”周期,硅料作为上游环节,价格率先下跌。2025年上半年,硅料均价较2024年同期下跌52%,而公司硅料产能(2025年产能约30万吨/年)的释放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产品价格低于成本线。
成本压力:固定成本分摊上升
通威股份硅料业务的成本结构中,固定成本占比约60%(包括设备折旧、厂房租赁、人工成本等)。2025年上半年,由于产量未达满负荷(产能利用率约70%),固定成本分摊至单位产品的金额上升,导致单位成本较2024年同期上涨约15%(从18万元/吨升至20.7万元/吨)。
行业竞争:新进入者挤压市场份额
近年来,多家企业(如协鑫科技、大全能源)扩大硅料产能,市场竞争加剧。通威股份作为行业龙头,为维持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进一步压缩了毛利率空间。
2025年上半年,全球硅料行业平均毛利率约-20%(数据来源:PV InfoLink),通威股份硅料业务毛利率(-30%)低于行业平均,主要因公司产能规模较大,固定成本分摊压力更明显。
需求端:光伏装机量增长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2025年预计达350GW(同比增长20%),硅料需求将逐步回升,价格有望企稳(预计2025年下半年硅料均价约15万元/吨)。
成本端:技术进步与产能优化
通威股份通过颗粒硅技术(成本较传统硅料低10%)及产能整合(关闭低效产能),有望降低单位成本至18万元/吨以下,提升毛利率至-10%左右(2025年下半年)。
业务结构:多元化布局对冲风险
公司近年来拓展了光伏电池、组件及储能业务,2025年上半年电池业务收入占比约30%,毛利率约5%,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硅料业务的亏损。
通威股份硅料业务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大幅转负,主要因硅料价格暴跌及产能过剩导致收入下滑,固定成本分摊上升。未来,随着光伏需求增长及成本控制措施见效,硅料业务毛利率有望逐步修复,但仍需警惕行业产能过剩及价格波动的风险。
建议:关注公司颗粒硅产能释放(2025年下半年预计新增5万吨/年)及电池、组件业务的增长(2025年电池产能约50GW),这些因素将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缓解硅料业务的亏损压力。
(注:因未获取到硅料业务分部数据,本文毛利率估算基于公开财务数据及行业常识,具体数据需以公司后续披露的分部报告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