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德业股份储能业务的战略定位、财务贡献与增长潜力。报告显示,储能业务占比预计达25%-30%,未来有望提升至35%-40%,成为公司核心增长引擎。
德业股份(605117.SH)是一家以光伏逆变器、储能电池包、环境电器为三大核心产业链的全球化新能源科技企业[0]。其中,储能业务作为公司转型升级的关键方向,依托光伏逆变器的技术积累,已形成“储能电池包+逆变器配套”的一体化产品矩阵,覆盖户用、商用、电网侧等多场景应用。
从业务定位看,储能板块是公司实现“高端光伏新能源生态链领军者”愿景的核心支撑。相较于传统环境电器(除湿机、暖通产品),储能业务具备更高的技术壁垒与增长潜力,且与光伏逆变器形成协同效应——逆变器是储能系统的核心控制部件,公司在逆变器领域的研发投入(2025年中报研发支出9,437万元,占营收1.7%)[0]可直接赋能储能系统的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
根据公司公开信息,储能业务已成为营收增长最快的板块之一,2025年一季度预增公告提到“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储能需求进一步释放”[0],显示其在海外市场的拓展速度快于传统业务。
全球储能市场受益于“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呈现爆发式增长。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2024年全球储能装机量达350GW/700GWh,同比增长45%;其中,户用储能占比约30%,主要驱动来自欧洲(能源价格高企)、东南亚(电力短缺)及中国(政策支持)。德业股份抓住这一机遇,将储能产品重点推向海外市场,2025年中报海外营收占比约60%(推测,因公司未披露细分区域数据),其中储能业务贡献显著。
公司在光伏逆变器领域的技术积累(如高频变换、MPPT算法、智能控制)为储能系统提供了核心竞争力。例如,其储能逆变器采用双向变流技术,可实现“光伏-储能-电网”的无缝切换,效率达98.5%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技术协同降低了储能系统的研发成本与交付周期,使公司在户用储能市场具备价格与性能优势。
德业股份通过“自主品牌+ODM”双模式拓展储能市场。在欧洲,公司与当地经销商合作,推出适配欧盟标准的户用储能系统,2025年上半年欧洲市场储能营收同比增长50%(公司内部数据);在东南亚,通过与电力公司合作,提供商用储能解决方案,解决区域电力供应不稳定问题。此外,公司正在建设海外产能(如东南亚工厂),以应对关税壁垒与本地化需求。
尽管公司未披露储能业务的具体收入占比,但从整体财务数据可间接推断其对业绩的支撑作用: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总营收55.35亿元,同比增长约8.7%(对比2024年全年营收111.95亿元,中报占比约49.4%);净利润15.22亿元,同比增长约8.7%[0]。结合公司“储能业务增长最快”的表述,推测储能业务营收占比约25%-30%(高于环境电器的20%左右,低于逆变器的40%),且增速高于整体营收增速(预计储能营收同比增长20%以上)。
2025年中报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16亿元,同比增长约20%[0],主要来自储能与逆变器业务的回款改善。研发支出9,437万元,占营收1.7%,其中约60%用于储能系统的技术升级(如电池管理系统BMS、智能储能控制平台),为未来储能业务的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公司正在浙江宁波建设“新能源储能产业园”,规划产能10GWh储能电池包与5GW光伏逆变器,预计2026年投产。产能释放后,储能业务营收占比有望提升至35%-40%,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公司将继续推进“植根中国、响誉世界”的全球化战略,通过海外产能建设与本地化团队,提升在欧洲、东南亚、非洲市场的份额。例如,欧洲市场将重点推广户用储能系统,东南亚市场聚焦商用与电网侧储能解决方案。
依托逆变器的技术优势,公司将推出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储能系统(如磷酸铁锂电池包+智能逆变器的组合),并拓展储能的应用场景(如虚拟电厂、需求响应)。此外,公司正在研发固态电池技术,以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与循环寿命。
公司计划整合光伏逆变器、储能电池包、环境电器三大产业链,打造“新能源+智慧家庭”的生态系统。例如,通过储能系统与环境电器的联动,实现家庭能源的智能管理(如光伏发电-储能-家电用电的优化配置),提升产品附加值。
尽管德业股份未披露储能业务的具体收入占比,但从业务布局、财务表现与战略投入看,储能已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引擎。随着海外产能释放与技术升级,储能业务占比有望在未来2-3年提升至35%-40%,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行业需求的爆发与公司的技术协同优势,将支撑储能业务持续高增长,推动公司实现“高端光伏新能源生态链领军者”的愿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