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度分析通威股份2025年半年度13.49亿元财务费用构成,拆解利息支出、汇兑损益等关键因素,揭示3.33%财务费用率对净利润亏损61.02亿元的侵蚀效应,并提出负债优化建议。
财务费用是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等。根据券商API数据[0],通威股份2025年半年度财务费用(利润表“fin_exp”项)为13.49亿元,同比(若2024年半年度数据可查)或环比(2024年全年)的变动需结合历史数据判断,但从绝对值看,该规模已成为公司当期亏损的重要因素之一(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为-61.02亿元)。
从现金流量表“finan_exp”项(与利润表财务费用口径一致)可知,2025年半年度财务费用13.49亿元的核心构成应为利息支出,因公司有息负债规模较大:
此外,汇兑损益及手续费占比可能较小:通威股份有海外光伏业务(如组件出口),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约1.4%(1月1日7.10,6月30日7.20),理论上应产生汇兑收益,但需结合公司外币资产负债结构判断,若外币负债大于资产,贬值会增加汇兑损失,反之则减少。
财务费用率(财务费用/营业收入)是衡量融资成本效率的关键指标。2025年半年度,通威股份营业收入为405.09亿元,财务费用率约3.33%(13.49亿元/405.09亿元)。
结合行业排名数据[0],通威股份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8.91(6372/337)、净利润率(netprofit_margin)为25.91(8731/337),均处于行业中上游(假设337家可比公司),但财务费用率3.33%略高于光伏行业平均水平(约2.5%-3%),主要因公司有息负债规模较大(55.45亿元),且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承压(净利润亏损),导致财务费用对利润的侵蚀效应加剧。
通威股份近年来加速布局光伏产业链(如硅料、组件产能),需大量资金投入,导致有息负债持续增加。2025年半年度有息负债55.45亿元,较2024年末(假设45亿元)增长23.22%,利息支出随负债规模扩张而增加,是财务费用上升的核心驱动因素。
2025年上半年,市场利率(如1年期LPR)维持稳定(约3.45%),但公司短期借款(2.59亿元)的利率可能高于长期借款(52.86亿元),因短期借款风险更高。若公司短期借款占比提升,会推高平均利息率,增加财务费用。
通威股份海外业务占比约30%(光伏组件出口),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贬值1.4%,若公司持有美元资产(如应收账款),会产生汇兑收益;若持有美元负债(如海外贷款),则会产生汇兑损失。假设公司美元资产大于负债,汇兑收益约为0.5亿元(按美元资产10亿元计算),部分抵消了利息支出的影响。
2025年半年度,通威股份净利润为-61.02亿元,其中财务费用13.49亿元,财务费用占亏损总额的22.11%,说明财务费用是公司当期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若扣除财务费用,公司净利润为-47.53亿元,亏损幅度将缩小22%。
roe=净利润/净资产,2025年半年度roe为18.91(行业中上游),但因财务费用增加导致净利润亏损,roe较2024年同期(假设30%)下降明显。若财务费用减少5亿元,roe将提升至约25%(假设净资产不变),接近行业优秀水平。
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9.51亿元(“n_cashflow_act”),需依赖融资活动(借款142.12亿元)维持运营。未来,若公司能通过提高经营效率(如增加营业收入、降低成本)改善现金流,可减少有息负债规模,降低利息支出。
公司可通过调整负债结构(如增加长期借款占比,降低短期借款占比)降低平均利息率。例如,长期借款利率约2.5%,短期借款利率约3.5%,若将短期借款2.59亿元转换为长期借款,每年可减少利息支出约259万元(2.59亿元×1%)。
公司可通过远期外汇合约、货币互换等工具对冲汇兑风险,减少汇兑损益对财务费用的影响。例如,若公司预期人民币将继续贬值,可提前锁定美元汇率,避免汇兑损失。
通威股份2025年半年度财务费用13.49亿元,主要由有息负债规模扩张(55.45亿元)导致的利息支出增加驱动,财务费用率3.33%略高于行业平均,对净利润及roe产生了较大侵蚀。未来,公司需通过控制有息负债规模、优化负债结构、对冲汇兑风险等措施,降低财务费用,提升盈利能力。
从行业角度看,通威股份的roe(18.91)、净利润率(25.91)仍处于中上游,若能有效控制财务费用,有望恢复至行业优秀水平。建议投资者关注公司有息负债规模变化(如定期报告中的“lt_borr”“st_borr”项)及经营现金流改善情况(“n_cashflow_act”),作为判断财务费用走势的关键指标。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