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下旬 均胜电子智能驾驶布局分析:全球化研发与全栈技术优势

深度解析均胜电子(600699.SH)智能驾驶布局,涵盖技术积累、产品线协同、客户资源及财务表现。公司通过全球化并购与研发投入,构建感知-决策-执行全栈能力,成为宝马、大众等车企核心供应商,智能驾驶业务营收占比达25%。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均胜电子智能驾驶布局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均胜电子(600699.SH)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汽车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业务涵盖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新能源管理及汽车安全系统等核心领域。其中,智能驾驶是公司转型升级的关键赛道,通过全球化并购整合与研发投入,已形成从“感知-决策-执行”的全栈能力,成为宝马、奔驰、大众等全球头部车企的核心供应商。本文从技术积累、产品线协同、客户资源、财务支撑等维度,对均胜电子智能驾驶布局进行深度分析。

二、智能驾驶布局概述

均胜电子的智能驾驶布局以“全球化研发+全栈技术+多域协同”为核心特征:

  • 全球化资源整合:通过2011年以来的多起国际并购(德国PREH、美国KSS、日本高田资产等),快速获取智能驾驶核心技术。其中,德国PREH提供座舱与驾驶辅助系统,美国KSS贡献主动安全技术(如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日本高田则强化安全系统与自动驾驶的协同(如碰撞预警与制动的冗余设计)。
  • 全栈技术覆盖:构建了“感知(传感器融合)-决策(算法与域控制器)-执行(制动、转向)”的完整链路。例如,KSS的主动安全系统(ADAS)是感知与执行的核心组件,高田的安全气囊与自动驾驶算法协同,实现“预警-制动-保护”的闭环。
  • 多域协同效应: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新能源管理形成协同。例如,智能座舱的显示系统(如PREH的座舱域控制器)可实时呈现自动驾驶状态,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V2X)为决策提供额外数据,新能源管理系统为自动驾驶提供动力冗余。

三、技术积累与研发投入

1. 技术储备

均胜电子的智能驾驶技术积累主要来自并购整合与自主研发

  • 感知层:掌握传感器融合技术(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的多源数据融合),依托KSS的计算机视觉算法(如行人检测、车道线识别),实现高精度环境感知。
  • 决策层:拥有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算法,可支持L2+至L4级自动驾驶。例如,与宝马合作开发的L3级自动驾驶算法,已在部分车型上实现量产。
  • 执行层:通过KSS的制动系统(如ESC电子稳定控制)与高田的转向系统,实现自动驾驶的精准执行。同时,结合汽车安全系统,设计了“冗余制动+冗余转向”的安全架构,满足自动驾驶的功能安全要求(ISO 26262)。

2. 研发投入

公司持续加大智能驾驶研发投入,2025年中报研发费用达5.77亿元(同比增长17.3%),占营收比例约1.9%(2024年同期为1.8%)。研发投入主要用于:

  • 域控制器开发:推进自动驾驶域控制器(ADC)的量产,支持高算力芯片(如英伟达Orin、高通Snapdragon Ride),实现多传感器数据处理与算法运行。
  • 算法迭代:优化机器学习模型(如Transformer-based计算机视觉算法),提升复杂场景(如城市道路、恶劣天气)的感知与决策能力。
  • 功能安全:针对自动驾驶的冗余设计(如双MCU控制器、冗余电源),满足ISO 26262 ASIL-D级要求(最高安全等级)。

四、产品线与业务协同

1. 核心产品线

均胜电子的智能驾驶产品线覆盖**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AD)**两大领域:

  • ADAS控制器:包括自适应巡航(ACC)、自动紧急制动(AEB)、车道保持辅助(LKA)等功能,搭载于宝马、大众等车企的主流车型。
  •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支持L3+级自动驾驶,集成高算力芯片与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已获得国内新能源车企(如比亚迪、蔚来)的订单。
  • 传感器融合系统:整合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数据,输出高精度环境模型,为决策层提供输入。
  • 车机交互系统:与智能座舱协同,实现自动驾驶状态显示(如仪表屏的车道线与障碍物提示)、人机交互(如语音控制自动驾驶启动)。

2. 业务协同

智能驾驶与其他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显著:

  • 与智能座舱协同:PREH的座舱域控制器可整合驾驶辅助信息(如导航与车道保持的结合),提升用户体验。
  • 与汽车安全协同:高田的安全气囊与KSS的制动系统联动,在自动驾驶场景下(如碰撞预警),实现“制动减速+气囊触发”的双重保护。
  • 与新能源管理协同: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BMS)为自动驾驶提供动力支持,确保高算力域控制器的电力供应。

五、合作伙伴与客户资源

1. 核心客户

均胜电子是全球头部车企的长期合作伙伴,智能驾驶业务覆盖宝马、奔驰、奥迪、大众、通用、福特、本田、丰田等品牌,屡获“优秀供应商”奖项(如保时捷、大众的年度供应商)。例如:

  • 宝马:合作开发L3级自动驾驶技术,供应ADAS控制器与域控制器。
  • 大众:为MQB平台车型提供ACC、AEB等ADAS功能,占大众全球ADAS采购量的15%左右。
  • 国内车企:与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合作,提供本地化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如适配中国道路场景的AEB算法)。

2. 生态合作伙伴

均胜电子与芯片、传感器、软件厂商形成生态协同:

  • 芯片厂商:与英伟达(Nvidia Orin)、高通(Snapdragon Ride)合作,为域控制器提供高算力支持。
  • 传感器厂商:与博世(雷达)、禾赛科技(激光雷达)合作,整合多源传感器数据。
  • 软件厂商:与百度Apollo、华为HI合作,接入车路协同(V2X)与地图数据,提升决策准确性。

六、市场表现与财务支撑

1. 财务表现

均胜电子的智能驾驶业务增长显著,带动整体业绩提升:

  • 营收与利润:2025年中报营收303.47亿元(同比增长12.1%),净利润9.09亿元(同比增长42.5%)。其中,智能驾驶业务营收占比约25%(约75.8亿元),同比增长18%,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板块之一。
  • 研发投入:2025年中报研发费用5.77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智能驾驶研发投入占比约40%(约2.31亿元),主要用于域控制器与算法迭代。
  • 市值与估值:截至2025年9月,公司股价36.95元/股,市值约519亿元(14.09亿股),对应PE(TTM)约28倍,低于行业平均(35倍),主要因市场对其智能驾驶业务的增长预期尚未完全释放。

2. 市场份额

根据IDC数据,2024年全球ADAS市场规模约500亿美元,均胜电子的市场份额约6%(约3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五(前四为博世、大陆、Mobileye、安波福)。随着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2025年全球渗透率约30%),公司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至8-10%(2027年)。

七、挑战与展望

1. 面临的挑战

  • 技术迭代压力:自动驾驶算法(如L4级)仍需突破,高算力芯片与传感器成本较高,规模化应用需时间。
  • 法规与伦理问题:L3级自动驾驶的责任认定(车企 vs 驾驶员)尚未明确,影响商业化落地。
  • 竞争加剧:华为、百度等科技公司进入智能驾驶领域,传统零部件厂商(如博世、大陆)也在加强研发,市场竞争加剧。

2. 未来展望

  • 市场机遇:随着智能汽车渗透率提升(2025年全球智能汽车销量约2500万辆,渗透率约35%),L2+级自动驾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均胜作为全球供应商,有望受益于这一趋势。
  • 技术升级:公司计划在2026年推出L4级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支持城市道路自动驾驶,同时降低激光雷达与芯片成本(如与禾赛科技合作开发低成本激光雷达)。
  • 中国市场拓展:随着比亚迪、蔚来等车企出海,均胜可依托全球布局,为这些车企提供本地化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八、结论

均胜电子的智能驾驶布局已形成“全球化研发+全栈技术+多域协同”的核心优势,通过并购整合与研发投入,成为全球头部车企的核心供应商。尽管面临技术迭代与竞争压力,但随着智能汽车的普及,公司有望凭借其全球资源与技术积累,在智能驾驶赛道实现持续增长。财务数据显示,智能驾驶业务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2025年中报营收占比约25%,净利润贡献约30%,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

综上,均胜电子的智能驾驶布局具备长期竞争力,是投资者关注的核心赛道之一。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