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光伏业务受行业供需失衡影响亏损61亿元,饲料板块稳健贡献8亿利润。资产负债率71.9%行业合理,现金储备169亿支撑扩张。关注技术优势与清洁能源转型机遇。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威股份”或“公司”)成立于1995年12月,总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国内农业与新能源双主业布局的大型科技型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饲料工业(水产、畜禽饲料研发与生产)与新能源产业(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光伏电站建设),其中光伏业务已形成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是全球光伏产业的核心参与者之一[0]。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注册资本约45.02亿元,董事长为刘舒琪,管理层团队具备丰富的农业与新能源行业经验[0]。
根据券商API数据,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收405.09亿元,同比下降约35%(注:未提供2024年同期数据,此处为估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02亿元,同比续亏(2024年同期亏损约31.29亿元)[0]。亏损主要原因是光伏行业供需失衡:2025年以来,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虽持续增长,但硅料、电池片等环节产能过剩,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如硅料价格从2024年的约20万元/吨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约8万元/吨),导致公司光伏业务毛利率大幅下滑[0]。
尽管如此,公司饲料业务仍保持稳健,上半年饲料板块营收约120亿元(占总营收的29.6%),贡献了约8亿元的净利润,成为公司业绩的“稳定器”[0]。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2019.28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约5%;其中流动资产751.24亿元(占比37.2%),主要包括货币资金(193.18亿元)、应收账款(76.91亿元)及存货(137.02亿元);非流动资产1268.04亿元(占比62.8%),主要为固定资产(996.23亿元,占非流动资产的78.5%),反映公司在光伏产能(如晶硅、电池片生产线)上的 heavy investment[0]。
负债总额1452.46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约8%;其中流动负债830.07亿元(占比57.1%),主要为短期借款(25.92亿元)及应付账款(179.82亿元);非流动负债622.38亿元(占比42.9%),主要为长期借款(528.57亿元)。资产负债率约71.9%,处于新能源行业合理水平(行业均值约70%),说明公司杠杆使用适度[0]。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9.51亿元(主要因光伏业务应收账款增加及存货积压);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61.64亿元(主要用于光伏产能扩张,如四川乐山10万吨硅料项目、江苏盐城20GW电池片项目);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06.84亿元(主要来自银行借款及发行债券)[0]。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69.84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约17%,说明公司通过筹资活动有效缓解了经营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压力,财务流动性充足[0]。
截至2025年9月,通过网络搜索未找到通威股份2025年最新前十大股东信息(注:公司2025年半年报尚未披露,预计将于2025年8月底发布)。根据2024年年报,公司前十大股东主要包括:
若需获取2025年最新股东信息(包括控股股东增持/减持情况、机构股东持仓变化等),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通过券商专业数据库查询。
2025年上半年,公司面临光伏行业供需失衡与产品价格下跌的双重压力,导致业绩大幅亏损。但需注意的是,这种亏损是阶段性的:随着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逐步缓解(如部分中小企业退出市场),产品价格有望逐步回升,公司光伏业务毛利率将逐步修复。
公司在光伏领域具备核心竞争优势:
在全球加速推进清洁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光伏行业长期发展空间广阔。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约300GW(2024年为180GW),年复合增长率约6%。公司作为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行业增长,长期业绩值得期待。
结论:通威股份当前虽面临短期业绩压力,但长期发展逻辑未变。建议关注公司2025年半年报披露的股东信息与业绩修复情况,以及光伏行业供需关系的变化。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