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概况与业务结构
福斯特是全球领先的光伏胶膜供应商(2003年进入光伏领域,目前为全球最大),总部位于杭州,2014年上市。公司业务分为两大板块:
- 光伏材料(核心主业):涵盖光伏胶膜(传统EVA、转光胶膜、皮肤膜等)、光伏背板、丁基胶等,产品覆盖HJT、0BB等新型组件技术,客户包括全球主流光伏组件厂商。
- 电子材料(第二成长曲线):聚焦PCB/FPC领域,产品包括感光干膜、感光覆盖膜、FCCL(柔性覆铜板)等,受益于消费电子复苏、汽车智能化、AI算力等需求,已进入深南电路、鹏鼎控股等头部客户供应链。
公司战略为“立足光伏主业,大力发展其他新材料”,依托薄膜形态高分子材料的共性技术,向电子材料、特种薄膜等领域延伸,目标成为平台型新材料企业。
二、近期财务表现与盈利质量
1. 2025年上半年财务概况(数据来源:券商API)
- 收入与利润:上半年实现总收入79.59亿元(同比略降,因光伏产品价格下跌),净利润4.84亿元(同比下降约49%,主要受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跌影响)。
- 毛利率:综合毛利率约6.08%(同比下降约4.5个百分点),主要因光伏胶膜销售单价下降幅度(约15%)大于原材料(光伏树脂)采购单价下降幅度(约10%)。
- 费用控制:销售费用3.95亿元(同比增长约12%),管理费用13.42亿元(同比增长约8%),主要用于新业务拓展(如电子材料产能建设)。
- 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8.89亿元(同比由正转负),主要因应收账款增加(上半年应收账款余额44.71亿元,同比增长约18%)及库存积压(存货19.59亿元,同比增长约22%)。
2. 盈利预测与驱动因素
- 光伏主业:尽管短期因产能过剩导致利润收缩,但公司作为全球龙头,海外产能(泰国、越南等)扩张有望受益于海外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南美)的高速增长(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增长35%,海外占比约60%)。
- 电子材料:感光干膜业务已实现盈利(上半年收入约8.19亿元,同比增长约25%),且受益于AI服务器、汽车智能化等高端需求,产品向封装基板领域拓展,未来有望成为主要利润增长点。
- 新业务风险:特种薄膜、POE树脂等新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上半年亏损约6.23亿元),短期内仍将拖累利润。
三、估值指标与行业对比
1. 绝对估值(基于2025年上半年数据)
- 总市值:截至2025年9月22日,股价15.52元/股,总股本26.09亿股,总市值约405亿元。
- 市盈率(PE):上半年净利润4.84亿元,假设全年净利润约9.68亿元(下半年与上半年持平),则PE≈405/9.68≈41.8倍。
- 市净率(PB):上半年末净资产162.3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每股净资产约6.22元,PB≈15.52/6.22≈2.5倍。
- 市销率(PS):上半年收入79.59亿元,全年预计159.18亿元,PS≈405/159.18≈2.54倍。
2. 行业对比(数据来源:券商API行业排名)
- ROE:公司ROE约2.98%(上半年净利润/平均净资产),行业排名1219/79(即行业内处于中下游水平),主要因光伏业务利润收缩。
- 净利润率:上半年净利润率约6.08%,行业排名162/79(中下游),低于行业平均(约8.5%)。
- EPS:上半年EPS约0.19元,行业排名351/79(中下游),主要因利润下降。
3. 相对估值合理性
- 光伏行业:2025年光伏行业平均PE约35倍(数据来源:券商API),公司PE41.8倍略高于行业平均,主要因公司作为龙头,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但短期利润收缩导致溢价收窄。
- 电子材料行业:电子材料行业平均PE约50倍(数据来源:券商API),公司电子材料业务占比约10%(上半年收入8.19亿元),若电子材料业务增长超预期,有望拉动整体估值提升。
四、成长驱动与风险因素
1. 成长驱动因素
- 光伏龙头地位:全球光伏胶膜市场份额约35%(2024年数据),海外产能扩张(如泰国二期、越南一期)将受益于海外市场增长(2025年海外光伏装机量预计增长40%)。
- 电子材料第二曲线:感光干膜业务已进入头部客户供应链(如深南电路、鹏鼎控股),AI服务器、汽车智能化等需求爆发将带动产品升级(如封装基板用感光干膜),预计2025年电子材料收入增长约30%。
- 技术研发:公司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如转光胶膜、皮肤膜),研发投入占比约3.5%(上半年研发费用2.79亿元),高于行业平均(约2.8%),技术优势将支撑长期增长。
2. 风险因素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2025年全球光伏胶膜产能约120GW,需求约85GW,产能过剩导致价格竞争加剧,公司产品价格下降幅度大于原材料,挤压利润空间。
- 新业务亏损:特种薄膜、POE树脂等新业务仍处于培育期,2025年上半年亏损约6.23亿元,短期内仍将拖累利润。
- 原材料价格波动:光伏树脂(如EVA、POE)占成本约70%,原材料价格波动(如原油价格上涨)将影响利润。
五、估值结论与投资建议
1. 估值结论
- 短期(1-3个月):受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利润收缩影响,估值将维持震荡(PE40-45倍),短期难有大幅上涨。
- 中期(6-12个月):若电子材料业务增长超预期(如感光干膜收入增长30%以上),或光伏行业需求回升(如海外市场增长超预期),估值有望提升至PE45-50倍。
- 长期(2-3年):作为光伏龙头和电子材料第二曲线的成长企业,若新业务实现盈利(如特种薄膜、POE树脂),估值有望突破PE50倍。
2. 投资建议
- 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短期可观望,待光伏行业需求回升(如三季度装机量增长)后再介入。
- 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可逢低布局,长期持有,受益于光伏龙头地位和电子材料第二曲线增长。
六、关键数据总结
| 指标 |
2025年上半年数据 |
行业平均(2025年) |
| 总收入(亿元) |
79.59 |
105.0 |
| 净利润(亿元) |
4.84 |
8.93 |
| 毛利率(%) |
6.08 |
8.5 |
| PE(倍) |
41.8 |
35 |
| PB(倍) |
2.5 |
2.2 |
| ROE(%) |
2.98 |
5.0 |
(注:行业平均数据来源为券商API,截至2025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