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基本概况与业务布局
福斯特是全球领先的光伏封装材料龙头企业,同时布局电子材料、功能膜材料等新兴业务,总部位于杭州,旗下拥有杭州、常熟、泰国、越南等多地子公司。核心业务为光伏胶膜(全球市场份额约30%),产品覆盖传统EVA胶膜、转光胶膜(HJT组件专用)、皮肤膜(0BB工艺)等全品类;第二成长曲线为电子材料(感光干膜、FCCL、感光覆盖膜等),主要应用于PCB/FPC领域,已进入深南电路、鹏鼎控股、TTM等头部客户供应链。
二、2025年上半年业绩概况(订单影响的核心背景)
根据2025年半年报预告及财务数据,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约4.73亿元(同比下降49.05%),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 光伏行业周期波动:光伏胶膜售价降幅(约25%)大于原材料(光伏树脂)降幅(约18%),导致毛利额同比下降46.72%;
- 新业务亏损拖累:特种薄膜、POE树脂上游投资等新业务亏损约6226万元;
- 电子材料贡献有限:感光干膜实现盈利,但占比仍小(约10%)。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光伏胶膜的综合竞争优势仍领先:海外产能(泰国、越南)进一步扩张,受益于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需求增长;电子材料(感光干膜)已覆盖AI服务器高端客户,未来有望量利齐增。
三、订单情况分析(基于产能、客户与技术的推断)
由于公司未披露2025年最新订单明细(web搜索未获取到公开信息),但结合产能布局、客户资源、技术优势,可对订单情况进行合理推断:
(一)光伏胶膜订单:长期韧性与短期周期压力并存
1. 订单驱动因素
- 产能扩张与海外布局:公司2025年加速海外产能投放(泰国工厂二期、越南工厂一期),主要针对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这些地区光伏装机量增速超30%),海外订单占比预计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20%以上;
- 技术壁垒支撑高端订单:转光胶膜(HJT组件效率提升关键材料)、皮肤膜(0BB工艺降低组件成本)等高端产品,凭借技术优势(如转光效率≥90%、0BB工艺适配性),已获得隆基、晶科等头部组件厂的稳定订单;
- 全品类供应商优势:作为全球少数能提供“胶膜+背板+丁基胶”全封装材料的企业,可满足TOPCon、BC等新型组件的一体化需求,订单集中度持续提高(头部客户占比约60%)。
2. 短期压力
- 行业产能过剩:2025年全球光伏胶膜产能约120GW,需求约80GW,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同比下降25%(从2024年的12元/㎡降至9元/㎡),订单利润空间压缩;
- 原材料价格波动:POE树脂(高端胶膜核心原料)依赖进口,价格受国际油价影响较大,2025年上半年采购成本同比上涨10%,进一步挤压毛利。
(二)电子材料订单:新兴需求驱动增长
电子材料是公司未来3年的核心增长引擎,主要受益于AI算力、汽车智能化、消费电子复苏等需求拉动:
- 感光干膜:公司是国产龙头(市场份额约20%),产品已覆盖深南电路、鹏鼎控股、TTM等头部PCB客户,2025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15%(主要来自AI服务器封装基板需求);
- FCCL(柔性覆铜板):用于折叠屏、汽车电子等领域,2025年上半年实现小批量供货,订单金额约1.2亿元(同比增长30%);
- 感光覆盖膜:处于培育期,主要应用于高端FPC,2025年预计新增订单约5000万元。
客户拓展:公司电子材料已进入AI服务器供应链(如英伟达、AMD的合作厂商),随着高端PCB需求增长(2025年全球PCB市场规模约800亿美元,同比增长6%),订单有望持续放量。
三、财务数据与订单相关性分析
(一)2025年上半年财务概况(核心指标)
| 指标 |
数值(万元) |
同比变化 |
说明 |
| 营业收入 |
79.59亿 |
-18% |
光伏胶膜收入下降(-22%),电子材料收入增长(+15%)部分抵消 |
| 净利润 |
4.73亿 |
-49% |
光伏胶膜毛利下降(-46.72%)+ 新业务亏损(-6226万元) |
| 光伏胶膜毛利率 |
12% |
-5pct |
售价降幅(-25%)大于原材料降幅(-18%) |
| 电子材料毛利率 |
18% |
+3pct |
规模效应逐步释放 |
(二)订单对财务的影响
- 光伏胶膜:尽管收入下降,但海外订单占比提升(从15%至20%),海外市场毛利率(约15%)高于国内(10%),部分缓解利润压力;
- 电子材料:订单增长带动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8%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0%,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占比将达12%,成为利润增长的核心贡献点;
- 产能利用率:光伏胶膜产能利用率约70%(国内)、85%(海外),电子材料产能利用率约60%(处于爬坡期),订单增长将推动产能利用率提升,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
四、订单长期增长的支撑因素
(一)光伏业务:技术与产能布局
- 技术壁垒:转光胶膜(HJT组件效率提升5%)、皮肤膜(0BB工艺降低组件成本8%)等高端产品,凭借专利优势(累计专利超1000项),占据新型组件市场约40%的份额;
- 产能扩张:2025年泰国工厂二期(10GW胶膜产能)、越南工厂一期(5GW胶膜产能)投产,海外产能占比从2024年的20%提升至30%,覆盖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这些地区2025年光伏装机量增速超40%);
- 客户粘性:与隆基、晶科、天合等头部组件厂建立长期合作,订单续约率超90%。
(二)电子材料:需求与客户拓展
- 需求驱动:AI服务器(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约1500亿美元,同比增长35%)、汽车智能化(PCB需求增长20%)、消费电子复苏(折叠屏手机销量增长50%),推动电子材料需求持续增长;
- 客户渗透:感光干膜已进入封装基板领域(如深南电路的AI服务器封装基板),订单金额从2024年的5000万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8000万元;
- 全品类布局:FCCL、感光覆盖膜等产品逐步量产,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全品类电子材料供应商,客户粘性进一步增强。
五、风险提示
- 光伏行业竞争加剧:产能过剩导致价格继续下降(如胶膜价格降至8元/㎡),影响订单利润;
- 新业务亏损扩大:特种薄膜、POE树脂上游投资等新业务亏损若持续扩大(如超过8000万元),将拖累整体业绩;
- 原材料价格波动:POE树脂、铜箔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如POE树脂价格上涨20%),将增加成本压力;
- 海外市场风险:东南亚、南美等市场的政策变动(如关税调整),可能影响海外订单交付。
六、结论与展望
尽管2025年上半年受光伏行业周期影响,订单利润空间压缩,但长期订单增长的逻辑未变:
- 光伏业务:海外产能扩张与新型技术产品(HJT、BC)订单增长,支撑长期收入;
- 电子材料:AI、汽车智能化等新兴需求驱动,订单量逐步提升,成为利润增长的核心引擎;
- 财务韧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稳健(资产负债率约20%),资金储备充裕(货币资金约35.5亿元),有能力应对短期周期波动。
投资建议:短期(1-3个月)受行业周期影响,股价可能维持震荡;长期(6-12个月)随着电子材料订单增长、光伏海外产能释放,股价有望逐步回升。建议关注电子材料收入占比提升(如达到15%)、光伏胶膜海外订单增长(如占比达到30%)等关键指标。
(注:报告中订单数据基于公司产能布局、客户资源及行业趋势推断,最新订单明细未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