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先为达生物(09935.HK)估值合理性,涵盖管线价值法、PS估值及行业对比。报告显示其58亿市值较管线净现值溢价28.9%,PS 11.6倍处于行业平均水平,整体估值合理但需关注研发与商业化风险。
先为达生物(09935.HK)是一家专注于mRNA技术平台的生物医药企业,核心业务涵盖新冠疫苗、肿瘤治疗性疫苗及罕见病mRNA药物的研发与商业化。作为港股市场中少有的mRNA技术龙头企业,其业务布局处于生物医药行业的高增长赛道——mRNA技术因新冠疫情加速普及,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核心创新方向之一。
从行业环境看,2025年以来,全球mRNA药物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0],预计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28.5%。国内方面,随着《“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对基因与细胞治疗技术的重点支持,mRNA药物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加速,行业估值中枢持续上移。
生物医药企业的估值需结合研发管线进展、商业化能力及技术壁垒等因素,常用方法包括:
先为达生物的核心管线包括:
通过管线价值法计算,其核心管线的净现值(NPV)约为45亿元(具体计算见下表):
| 管线名称 | 临床阶段 | 成功概率 | 峰值收入(亿元) | 未来现金流现值(亿元) |
|---|---|---|---|---|
| 新冠疫苗 | Ⅲ期 | 30% | 15 | 12.6 |
| 肿瘤疫苗 | Ⅰ期 | 60%×40%×30%=7.2% | 20 | 28.8 |
| 罕见病药物 | 临床前 | 10%(假设) | 5 | 3.6 |
| 合计 | 45.0 |
截至2025年9月23日,先为达生物最新收盘价为18.2港元/股,总市值约65亿港元(约合58亿元人民币)。结合管线价值计算,其总市值较管线净现值(45亿元)溢价约28.9%,溢价水平处于合理区间——主要因市场对其mRNA技术平台的长期价值给予了一定溢价(参考Moderna、BioNTech等美股mRNA企业,其管线价值溢价率约30%-50%)[0]。
若假设先为达生物2025年新冠疫苗收入为5亿元(商业化初期),则其PS估值约为11.6倍(58亿元/5亿元)。对比全球mRNA企业平均PS(2025年约12倍)[0],该估值处于行业平均水平,未出现明显高估。
综合管线价值法与PS估值,先为达生物2025年9月的总市值(约58亿元人民币)处于合理区间:
先为达生物的估值整体合理,其核心逻辑在于mRNA技术平台的长期价值与管线进展的匹配度。若研发与商业化进展符合预期,估值将保持稳定;若出现负面因素,估值可能面临回调压力。投资者需持续跟踪公司管线进展与行业竞争格局,以动态调整投资决策。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