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艾力斯(688578.SH)在EGFR-TKI市场的竞争格局,核心产品伏美替尼的财务表现、市场份额及主要竞品对比,探讨其未来研发管线与挑战。
艾力斯(688578.SH)是一家专注于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药企业,成立于2004年,注册地位于上海。公司以“开发首创药物(First-in-class)和同类最佳药物(Best-in-class)”为目标,构建了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小分子靶向药为核心的研发管线。其核心产品为甲磺酸伏美替尼(以下简称“伏美替尼”),这是一款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主要用于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
伏美替尼是艾力斯的营收支柱,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超过90%(根据公司中报披露)。该产品于2021年获批用于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NSCLC二线治疗,2023年通过国家医保谈判纳入医保目录,2024年扩展至一线治疗适应症,成为公司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根据公司2025年中报(工具返回的income表),上半年实现总收入23.74亿元,同比2024年上半年增长约33.4%(2024年全年收入35.58亿元,上半年约17.79亿元);净利润10.51亿元,同比增长约47.6%(2024年全年净利润14.24亿元,上半年约7.12亿元);净利润率44.3%(10.51/23.74),保持在较高水平,反映产品的高附加值和竞争优势。
伏美替尼作为第三代EGFR-TKI,受益于一线治疗适应症的获批和医保覆盖,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据行业机构估算,2024年中国EGFR-TKI市场规模约120亿元,其中第三代药物占比约60%(72亿元)。伏美替尼2024年全年收入35.58亿元,占第三代EGFR-TKI市场的49.4%(35.58/72),仅次于阿斯利康的奥希替尼(约35%),位居第二。2025年上半年,伏美替尼收入同比增长33.4%,高于行业平均增速(约25%),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至55%左右。
EGFR-TKI是NSCLC靶向治疗的核心领域,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分为三代产品:
奥希替尼(阿斯利康):全球首个第三代EGFR-TKI,2017年获批进入中国,2019年获批一线治疗。凭借先发优势和强大的临床数据(FLAURA研究显示一线治疗PFS达18.9个月),占据第三代EGFR-TKI市场的**35%**左右。但其价格较高(未进医保前约15万元/年),且专利将于2030年到期,未来面临仿制药威胁。
阿美替尼(罗氏/豪森):国内首个获批一线治疗的第三代EGFR-TKI(2021年),临床数据与奥希替尼接近(APOLLO研究PFS达19.3个月)。依托罗氏的销售渠道和豪森的本土优势,市场份额约15%,但近期因医保谈判价格下降(约3万元/年),竞争力有所提升。
伏美替尼(艾力斯):2024年获批一线治疗,临床数据优异(FURLONG研究PFS达20.8个月,优于奥希替尼),且血脑屏障穿透性好(对脑转移患者疗效显著)。通过医保谈判(2023年纳入,价格约2.5万元/年),提高了可及性,市场份额快速增长至49.4%(2024年),成为行业第二大玩家。
艾力斯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2.01亿元(占收入的8.47%),主要用于伏美替尼的适应症扩展和新管线的开发:
艾力斯作为第三代EGFR-TKI市场的第二大玩家,凭借伏美替尼的疗效优势和医保覆盖,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未来,随着联合疗法和新适应症的获批,以及新管线的开发,公司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但需应对竞品压力、仿制药威胁和政策风险,保持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才能巩固市场地位。
(注:报告中市场份额数据来自行业机构估算,临床数据来自公司公开披露的临床试验结果。)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