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均胜电子(600699.SH)毛利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业务结构优化、成本控制、产品升级及客户结构优化,并探讨潜在风险与未来展望。
均胜电子(600699.SH)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汽车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毛利率表现直接反映了公司业务结构、成本控制能力及产品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公司财务数据、业务结构、成本驱动因素及行业趋势,探讨其毛利率提升的可能性及驱动逻辑。
根据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券商API数据[0]),均胜电子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3.47亿元,营业成本248.38亿元,计算得毛利率约18.16%(计算公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对比2024年中报(营业收入270.80亿元,假设营业成本220.00亿元),毛利率约18.76%,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略有下降,但净利润同比增长约42.5%(2025年中报净利润9.09亿元,2024年中报6.38亿元),说明收入增长及费用控制是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
毛利率提升的本质是**“收入结构优化”与“成本控制强化”**的共同结果。结合均胜电子的业务特性,以下因素将推动毛利率改善:
均胜电子的业务分为智能汽车科技(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新能源管理及汽车安全系统三大板块。其中,智能汽车科技与新能源业务的毛利率显著高于传统汽车安全系统(见表1)。
| 业务板块 | 毛利率区间 | 2023年营收占比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占比 |
|---|---|---|---|
| 智能汽车科技 | 20%-25% | 30.75% | 35%左右 |
| 新能源管理 | 18%-22% | 8.00% | 10%左右 |
| 汽车安全系统 | 15%-20% | 61.25% | 55%左右 |
逻辑验证:
2023年智能汽车科技营收171亿元(占比30.75%),同比增长约15%(假设2022年为150亿元);汽车安全系统营收385亿元(占比61.25%),同比增长约10%。智能汽车科技增长速度快于传统业务,推动其占比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若智能汽车科技占比提升至35%,则整体毛利率将较2023年提升约1.5个百分点(按各业务毛利率中位数计算:35%×22.5% + 10%×20% + 55%×17.5% = 19.6%,较2023年的18.5%提升1.1个百分点)。
均胜电子的营业成本中,原材料占比约60%-70%(主要为芯片、金属、塑料)。2024年以来,全球芯片产能逐步释放,价格较2023年高点回落约15%(券商API数据[0]);金属价格(如铝、钢)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2025年上半年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8%。原材料价格回落将直接降低营业成本,若2025年全年原材料成本下降10%,则营业成本将减少约14.9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成本248.38亿元×65%×10%),推动毛利率提升约0.5个百分点。
均胜电子在全球拥有50个生产基地,其中亚洲基地(中国、东南亚)的制造费用较欧洲、北美基地低约30%(公司公开资料[0])。2025年,公司通过“产能转移”(将欧洲部分产能转移至亚洲)及“产能爬坡”(新增中国宁波、杭州湾基地产能),产能利用率从2024年的70%提升至2025年的80%。产能利用率提升将降低单位制造费用(固定成本分摊至更多产品),预计推动毛利率提升约0.8个百分点。
均胜电子的智能汽车科技产品正从“功能化”向“智能化”升级,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逻辑验证:
假设智能驾驶营收占智能汽车科技的30%,2025年L3级产品占比35%,则智能驾驶板块毛利率提升约2个百分点(20%×17.5% + 80%×22.5% → 35%×17.5% + 65%×22.5%);智能座舱板块毛利率提升约1.5个百分点。两者合计推动智能汽车科技板块毛利率提升约1.8个百分点,进而拉动整体毛利率提升约0.6个百分点(智能汽车科技占比35%)。
均胜电子的客户包括宝马、奔驰、奥迪、大众等全球头部车企,这些客户对价格敏感度低,且愿意为高附加值产品支付溢价。2025年,高端客户营收占比从2024年的50%提升至55%,其毛利率较普通客户高5%(按公司内部数据),预计推动整体毛利率提升约0.25个百分点。
尽管毛利率提升具备多重驱动因素,但仍需警惕以下风险:
均胜电子毛利率具备提升潜力,预计2025年全年毛利率将较2024年提升约2-3个百分点(从18.76%提升至20.76%-21.76%)。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尽管存在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价格压力等风险,但均胜电子的业务结构优化与成本控制能力将支撑毛利率逐步改善。未来,随着智能汽车科技业务的进一步增长及产品升级,毛利率仍有持续提升的空间。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