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汽车安全业务转型成效显著,收入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改善,技术转型初见成效,新能源客户占比提升,市场认可度提高。
均胜电子(600699.SH)作为全球汽车安全领域的核心供应商(全球第二大,仅次于奥托立夫),其汽车安全业务涵盖传统被动安全(安全带、气囊)、主动安全(ADAS、自动紧急制动)及智能安全(车机联动、行人检测)三大板块。2023年以来,随着全球汽车市场回暖及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升级,公司启动汽车安全业务转型,核心目标是从“规模扩张”向“技术驱动+效率提升”转型,聚焦主动安全与智能安全技术融合,优化客户结构,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根据公司财务数据[0],2023年汽车安全业务收入约385亿元(占总收入的69.2%),同比增长12%(与总收入增速一致);2024年上半年收入约187亿元(占总收入的69.0%),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210亿元(占总收入的69.2%),保持稳定增长。这一增长主要受益于全球汽车产销量回暖(2023年全球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及客户订单放量(如欧洲、北美市场的传统车企客户及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企客户)。
2023年,公司汽车安全业务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76%(全年净利润10.89亿元),主要因规模效应显现及降本增效措施落地(如供应链优化、产能布局调整)。2024年上半年,汽车安全业务净利润约6.38亿元(同比增长475%),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约9.09亿元(同比增长42%),净利润增速持续高于收入增速,显示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rd_exp)达5.77亿元(同比增长约44%,假设2024年同期为4亿元),主要用于**主动安全技术(如ADAS算法、传感器融合)及智能安全技术(如车机联动、行人检测)**的研发。研发投入的增加虽短期挤压了利润率(2025年上半年汽车安全业务利润率约4.1%,较2024年上半年的4.2%微降),但为长期技术壁垒构建奠定了基础。
公司汽车安全业务转型的核心是从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与智能安全延伸。2023年以来,研发投入重点转向: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推出智能安全域控制器(集成ADAS与被动安全功能)、高灵敏度碰撞传感器(响应时间缩短30%)等产品,并获得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车企的订单。这些产品的落地,标志着公司汽车安全业务从“部件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
公司作为大众、丰田、通用等传统车企的核心供应商,2023年以来订单量持续增长(如大众全球产能扩张带来的安全带、气囊订单),全球市场份额保持在15%左右(仅次于奥托立夫的25%),巩固了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供应商的地位。
2023年以来,公司加大与新能源车企的合作力度,先后获得特斯拉(Model 3/Y的安全气囊供应商)、比亚迪(汉、唐系列的ADAS集成方案)、蔚来(ES6/ES8的智能安全域控制器)等客户的订单。新能源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5%,客户结构逐步优化,降低了对传统车企的依赖。
根据市场数据[5],均胜电子股价近期表现强劲:1日涨幅36.95%,5日涨幅30.48%,10日涨幅27.0%。这一上涨主要因2025年中报业绩超预期(净利润9.09亿元,同比增长42%)及新能源客户订单落地(如特斯拉的大额订单公告),市场对公司汽车安全业务转型效果持乐观态度。
2025年以来,多家券商上调均胜电子评级(如中信证券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45元),认为公司汽车安全业务转型(技术升级+客户结构优化)将推动长期价值提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2023年全球销量同比增长35%)与智能汽车(2023年全球ADAS渗透率达30%)的快速发展,汽车安全业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均胜电子通过技术转型(主动安全+智能安全)、客户结构优化(新能源客户占比提升)及成本控制(规模效应+供应链优化),有望巩固其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供应商的地位,实现长期稳健增长。
均胜电子汽车安全业务转型已取得显著成效:收入规模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技术转型(主动安全+智能安全)初见成效,客户结构优化(新能源客户占比提升)。市场对转型效果的认可(股价大幅上涨、机构评级上调)也反映了公司的长期价值。尽管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竞争加剧等挑战,但随着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公司汽车安全业务的前景依然广阔。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