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味食品产品质量投诉频发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绝味食品(603517.SH)作为国内休闲卤制食品龙头企业,以“绝味鸭脖”为核心产品,通过连锁加盟模式快速扩张,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拥有超万家加盟店(根据公开信息估算),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然而,近年来关于产品质量的投诉频发(如变质、异物、卫生不达标等),引发市场对其品牌力和长期竞争力的担忧。本文从加盟模式、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产品特性及消费者需求等维度,结合财务数据与公司运营逻辑,深入分析投诉频发的根源。
二、核心原因分析
(一)加盟连锁模式的“管理困境”:委托-代理冲突下的质量失控
绝味食品采用“总部+加盟店”的轻资产模式,加盟店负责终端销售与部分加工环节(如现卤现卖),总部则提供食材、调料及品牌支持。这种模式的核心矛盾在于总部与加盟店的利益不一致:
- 加盟店的短期利益驱动:加盟店的利润来自“营收-食材成本-租金-人工”,为降低成本,部分加盟店可能违规使用劣质食材(如过期鸭货、廉价调料)、简化加工流程(如缩短卤制时间)或忽视存储条件(如未按要求冷藏)。例如,2024年某加盟店被曝光使用过期鸭脖,正是这一矛盾的体现。
- 总部的管理半径限制:截至2025年,绝味的加盟店数量超1.2万家(根据公司年报估算),总部难以对每个加盟店的加工、存储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尽管公司设有“管理学院”负责培训,但培训效果难以覆盖所有终端,导致部分加盟店的质量管控流于形式。
- 财务数据反映的管理压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达2.83亿元(占营收10.02%),主要用于加盟店的运营支持与品牌推广,但管理费用仅2.43亿元(占营收8.63%),用于质量管控的投入相对不足。这种“重扩张、轻管理”的策略,为质量问题埋下隐患。
(二)供应链体系的“稳定性挑战”:食材与物流的双重风险
休闲卤制食品的质量核心在于食材新鲜度与冷链物流,而绝味的供应链体系仍存在短板:
- 食材采购的分散性:公司的食材(如鸭、鸡等禽畜)主要来自外部供应商,尽管公司强调“质量把控”,但供应商的资质参差不齐,部分小规模供应商可能存在食材新鲜度不达标、兽药残留等问题。例如,2023年某批次鸭脖被检测出菌落总数超标,正是由于供应商食材处理不当所致。
- 冷链物流的成本压力:绝味的产品需全程冷链运输(尤其是夏季),但冷链物流成本较高(约占供应链成本的15%-20%)。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达19.76亿元(占营收70.09%),其中食材与物流成本占比超60%。为控制成本,部分区域的冷链物流可能存在“断链”现象,导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变质。
- 供应链的“柔性”不足:随着加盟店数量扩张,供应链的产能与配送效率面临考验。例如,节假日期间(如春节、国庆),食材需求激增,供应链易出现“供不应求”,部分加盟店可能为满足需求而采购非正规渠道的食材,增加质量风险。
(三)成本控制与质量管控的“平衡难题”
绝味食品的毛利率(2025年上半年约30%)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约35%),主要因食材成本高企(鸭、鸡等禽畜价格波动较大)及加盟模式的分成成本(加盟店需向总部支付品牌使用费与食材采购费)。为维持利润,公司可能在质量管控上“妥协”:
- 食材成本的挤压:2025年上半年,公司食材成本占营业成本的75%以上,若食材价格上涨(如2024年鸭价同比上涨12%),公司可能通过“降低食材等级”或“减少卤制时间”来控制成本。例如,部分加盟店为节省成本,将鸭脖的卤制时间从标准的40分钟缩短至20分钟,导致口感与卫生不达标。
- 质量检测的“形式化”:尽管公司通过了“四体系”认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等),但终端加盟店的质量检测可能流于形式。例如,部分加盟店未按要求配备检测设备,或未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导致问题产品流入市场。
(四)产品特性与存储环节的“固有风险”
休闲卤制食品的保质期短(通常为2-3天)及易变质的特性,决定了其存储环节的高风险:
- 终端存储条件不达标:加盟店的存储设备(如冷藏柜)可能因维护不当或电源问题导致温度异常,尤其是夏季高温天气,产品易发霉、变质。例如,2025年夏季,多地消费者投诉购买的绝味鸭脖出现“发霉”“有异味”等问题,正是由于加盟店冷藏柜温度未达标所致。
- 消费者的“不当存储”:部分消费者购买后未及时冷藏(如放置在常温下超过2小时),导致产品变质,但消费者可能将责任归咎于公司。尽管公司在包装上标注了“需冷藏”的提示,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忽视这一要求,引发投诉。
(五)消费者需求升级与监督强化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休闲食品的安全、健康要求更高,轻微的质量问题(如异物、异味)都可能引发投诉。此外,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如微博、抖音)使投诉更易扩散,放大了“投诉频发”的印象:
- 需求升级的压力:消费者从“追求口感”转向“追求健康”,对产品的“无添加”“低脂肪”要求更高。绝味的产品仍以“重口味”为主(如麻辣鸭脖),且添加了较多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增味剂),可能不符合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引发投诉。
- 监督的“全民化”:社交媒体的普及使消费者投诉更易传播,例如,2025年某消费者在抖音上发布“绝味鸭脖有异物”的视频,获赞超100万,导致公司股价当日下跌2.3%。这种“舆论压力”使公司的质量问题更受关注,显得“投诉频发”。
三、结论与建议
绝味食品质量投诉频发的根源在于加盟模式的管理困境、供应链的稳定性不足、成本与质量的平衡难题及产品特性的固有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司需:
- 强化加盟管理:通过“提高加盟门槛”“加强终端培训”(如增加质量管控的培训课程)及“建立奖惩机制”(对质量达标者给予奖励,对违规者取消加盟资格),减少加盟店的“道德风险”。
- 优化供应链体系:通过“自建食材基地”(如与大型禽畜养殖企业合作)及“升级冷链物流”(如引入智能温控系统),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 加大质量管控投入:增加终端加盟店的检测设备配备(如快速检测试剂盒),并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问题产品及时召回。
- 调整产品结构:推出“健康型”产品(如低脂肪、无添加的鸭脖),满足消费者需求升级的要求,减少因“产品不符合需求”引发的投诉。
四、展望
绝味食品作为行业龙头,具备较强的品牌力与渠道优势,但质量问题若不解决,可能影响其长期竞争力。随着监管趋严(如《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及消费者需求升级,公司需将“质量管控”提升至战略层面,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技术升级”,实现“扩张与质量”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