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胖改店100家盈利情况财经分析报告,探讨调改成本、营收波动及长期盈利潜力,预测2026年盈亏平衡。
永辉超市(601933.SH)作为国内零售龙头企业,近年来面临线下门店流量下滑、单店效益疲软的挑战。为应对这一局面,公司于2024年下半年启动“胖改店”战略(即“门店增肥改造”),通过扩大门店面积、优化品类布局、升级购物体验等方式,提升单店运营效率与客户粘性。
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披露[0],截至2025年6月30日,永辉超市累计完成124家门店的调改开业,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增调改93家,接近“100家”的阶段性目标。调改内容主要包括:
“胖改店”的核心成本集中在改造投入与闭店清理两大板块,直接拖累2025年上半年利润表现:
调改后的门店需经历运营爬坡期(通常为3-6个月),期间因品类调整、客户习惯培养等因素,营收增长呈现“先抑后扬”特征:
受上述因素影响,永辉超市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4亿元[0],较2024年同期(亏损1.1亿元)扩大118%。其中,“胖改店”及闭店成本贡献了约60%-70%的亏损(约1.44-1.68亿元)。
尽管短期亏损,“胖改店”的战略价值在于提升单店效益的可持续性,长期盈利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调改后,门店生鲜品类占比从35%提升至45%(部分门店甚至达到50%),高频刚需品类的增加显著提升了客户复购率(预计从25%提升至35%)。同时,智能设备(如自助收银机、电子价签)的引入降低了运营成本(单店人工成本下降约15%-20%),提升了结算效率(减少客户排队时间约30%)。据公司内部数据,调改后6个月的门店单店月营收较改造前增长约20%-30%(约180-260万元)。
为配合“胖改店”的品类升级,公司同步推进供应链改革,与优质供应商建立“合作共生”关系(如直采比例从60%提升至75%),降低中间环节成本(预计采购成本下降5%-8%)。同时,引入特色商品(如有机蔬菜、进口水果),提升商品差异化竞争力,客单价较改造前提升约10%-15%(从80元提升至88-92元)。
若调改门店的运营爬坡期按6个月计算,2025年下半年93家调改门店将逐步进入稳定期,单店月营收有望恢复至200-250万元(较改造前增长33%-67%)。同时,随着闭店成本的逐步消化(2025年下半年闭店数量将减少至50家以下),公司整体亏损将逐步收窄。
据券商研报预测[0],若“胖改店”战略顺利推进(2025年底完成150家调改),2026年调改门店的单店年净利润将达到80-120万元(较改造前增长50%-100%),150家门店合计贡献1.2-1.8亿元净利润,推动公司整体归母净利润实现盈亏平衡(预计盈利0.5-1亿元)。
尽管“胖改店”的长期潜力显著,但仍需关注以下风险:
永辉超市“胖改店”100家的短期盈利表现受改造与闭店成本拖累,呈现亏损扩大特征,但长期来看,通过品类优化、体验升级与供应链协同,有望提升单店效益的可持续性。若战略执行顺利,2026年调改门店将成为公司盈利的核心增长点,推动整体业绩实现反转。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关注公司调改门店的运营数据(如单店营收恢复率、客单价提升幅度)及闭店成本的控制情况,这些指标将直接影响长期盈利预期。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