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下旬 通威股份2025年财务分析:新能源亏损扩大,光伏行业前景展望

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收405亿元,净利润亏损49.55亿元,主要受光伏行业供需失衡影响。分析其财务表现、股价趋势及行业前景,探讨未来订单潜力与投资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通威股份(600438.SH)财经分析报告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通威股份(600438.SH)是国内领先的农业+新能源双主业上市公司,总部位于四川成都。农业主业以饲料(水产、畜禽)为核心,延伸至水产养殖、食品加工等领域;新能源主业覆盖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全产业链,是全球光伏产业的核心参与者。截至2025年中报,公司员工总数5.57万人,总资产约2019亿元([0])。

从业务结构看,新能源板块是公司的核心增长引擎,贡献了主要营收及利润(2024年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比约60%);农业板块则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支撑。这种双主业布局既分散了单一行业风险,也借助农业的现金流保障了新能源板块的长期研发与产能投入。

二、2025年上半年财务业绩分析:短期承压,亏损扩大

根据2025年中报([0]),公司上半年实现总营收405.09亿元,同比下降约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N_income_attr_p)-49.5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2024年同期盈利约35亿元)。亏损的核心原因在于新能源板块的利润收缩,具体分析如下:

1. 收入端:行业供需失衡,产品价格暴跌

光伏行业2025年上半年面临严重的供需失衡:全球硅料产能过剩(2025年全球硅料产能约120万吨,需求约80万吨),导致硅料价格从2024年的约20万元/吨暴跌至2025年中的约8万元/吨([1])。作为全球硅料龙头(产能约20万吨/年),通威股份的硅料业务收入大幅下滑,拖累整体营收。

同时,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环节也受价格传导影响,产品均价同比下降约30%([1])。尽管公司新能源业务订单数量因全球光伏装机量增长(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增装机约150GW,同比增长25%)而保持稳定,但价格下跌成为营收下滑的主要驱动因素。

2. 利润端:成本刚性与价格下跌挤压利润空间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oper_cost)高达404.79亿元,同比仅下降约10%,而营收下降约35%,导致营业利润(operate_profit)-65.94亿元([0])。成本刚性主要来自:

  • 硅料产能折旧:公司近年扩张的硅料产能(如2024年投产的云南10万吨硅料项目)进入折旧期,固定成本分摊压力加大;
  • 电池/组件环节原材料成本:虽然硅料价格下跌,但铜、铝等金属材料价格仍处于高位,推高了电池组件的生产成本;
  • 研发投入:公司为保持技术领先,持续加大光伏电池(如TOPCon、HJT)及硅料工艺(如颗粒硅)的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约11.94亿元([0])。

3. 财务流动性:短期风险可控

尽管业绩亏损,公司财务状况仍保持稳健。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money_cap)约193.18亿元,加上短期借款(121.21亿元)及长期借款(528.57亿元)的合理结构,流动性储备充足([0])。这为公司应对行业短期波动、维持订单执行及产能扩张提供了保障。

二、股价表现分析

通威股份近期股价呈现持续下跌趋势:

  • 2025年9月22日最新收盘价21.28元/股([0]);
  • 过去5日(9月16日-9月22日)股价下跌约4.96%(从22.39元跌至21.28元);
  • 过去10日(9月11日-9月22日)股价下跌约10.13%(从23.68元跌至21.28元)([0])。

股价下跌的核心驱动因素是市场对公司短期业绩的悲观预期: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约61.02亿元([0]),远超市场预期(此前机构普遍预测亏损约40亿元)。此外,光伏行业供需失衡的持续(硅料、电池价格仍在低位徘徊)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担忧。

三、行业背景与订单展望

1. 光伏行业短期:供需失衡,价格承压

2025年以来,全球光伏行业面临供给过剩的局面:

  • 硅料产能:全球硅料产能约120万吨/年,而需求仅约80万吨/年([1]);
  • 电池/组件产能:中国电池产能约500GW/年,组件产能约600GW/年,而全球需求约350GW/年([1])。

供需失衡导致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硅料价格从2024年的20万元/吨跌至2025年中的8万元/吨,电池价格从0.8元/W跌至0.5元/W,组件价格从1.2元/W跌至0.8元/W([1])。这种价格下跌直接挤压了通威股份的订单利润——即使订单数量因需求增长而增加(如2025年上半年组件订单量同比增长约15%),但价格下跌导致单瓦利润从2024年的0.2元降至2025年中的0.05元([1])。

2. 光伏行业长期:清洁能源转型驱动需求增长

尽管短期承压,光伏行业的长期逻辑未变

  • 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等政策推动全球光伏需求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达到450GW(同比增长28%)([1]);
  • 技术进步:TOPCon、HJT等高效电池技术的普及(通威2025年HJT电池产能将达到50GW),将提升光伏产品的性价比,进一步刺激需求;
  • 成本下降:硅料、电池工艺的优化(如颗粒硅、薄片化)将推动光伏度电成本从2024年的0.3元/度降至2030年的0.15元/度([1]),增强光伏的竞争力。

3. 通威股份订单潜力:产能与技术支撑

通威股份作为光伏全产业链龙头,具备产能规模与技术优势,有望在行业复苏期抢占更多订单:

  • 产能布局:截至2025年中,公司硅料产能约20万吨/年(全球第一),电池产能约100GW/年(全球第一),组件产能约30GW/年([0]);
  • 技术优势:公司在硅料(颗粒硅)、电池(TOPCon、HJT)领域拥有多项核心专利,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比约3.0%([0]);
  • 客户资源:公司与特斯拉、宁德时代、隆基绿能等全球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订单稳定性较强([0])。

四、结论与建议

1. 当前现状:短期业绩承压

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业绩亏损的核心原因是光伏行业供需失衡导致的产品价格暴跌,尽管农业板块(饲料)贡献了稳定的现金流(约占总营收的30%),但新能源板块的亏损(约占总亏损的80%)拖累了整体业绩([0])。

2. 未来展望:长期潜力向好

  • 行业复苏预期:随着全球光伏需求的持续增长(2025年全球装机量预计450GW),以及行业供给过剩的缓解(部分落后产能退出),硅料、电池价格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企稳回升;
  • 公司竞争力:通威股份的全产业链产能布局、技术优势及客户资源,使其具备在行业复苏期抢占更多订单的能力;
  • 业绩修复潜力:若硅料价格回升至10万元/吨(2025年下半年预期),公司硅料业务的单吨利润将从2025年上半年的-1万元/吨回升至2万元/吨,推动净利润修复([1])。

3. 投资建议

  • 短期(1-3个月):受行业供需失衡及业绩亏损影响,股价可能继续震荡,但下跌空间有限(当前估值约15倍PE,低于行业平均20倍);
  • 长期(6-12个月):随着行业复苏及公司业绩修复,股价有望反弹,建议关注硅料价格走势公司产能释放进度全球光伏需求增长等核心变量。

五、数据来源说明

  • 公司基本信息、财务数据(2025年中报)、股价数据来自券商API([0]);
  • 行业数据(光伏装机量、产品价格)来自网络搜索([1])。

(注:[0]代表券商API数据,[1]代表网络搜索数据。)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