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石药集团120余项研发管线,涵盖PD-1抑制剂、ADC药物、心血管新药等核心项目,分析其研发投入、竞争优势及未来增长潜力。
石药集团(01093.HK)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自1994年上市以来,始终将研发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构建了覆盖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抗感染等多领域的研发管线。本文基于2024年公司年报[0]及公开资料,从管线布局、重点项目、研发投入、竞争优势及风险等维度,对其研发管线进行深度分析,揭示其未来增长潜力。
截至2024年底,石药集团研发管线共有120余项在研项目,其中创新药占比60%,仿制药占比40%,呈现“创新驱动、仿创结合”的格局。从研发阶段看,临床前项目占45%(未来储备)、I期临床占20%(早期探索)、II期临床占15%(中期验证)、III期临床及申报生产占20%(近期业绩增长点),结构符合“金字塔”型的合理布局。
从治疗领域分布看,肿瘤领域为核心赛道(占比35%),其次是心血管(20%)、神经系统(15%)、抗感染(10%)及其他(20%),契合国内疾病谱(肿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前)及全球研发热点(如ADC、PD-1等)。
肿瘤是石药集团研发投入最大的领域,涵盖小分子靶向药、生物制品(PD-1/ADC)、基因治疗等方向,重点项目包括:
心血管疾病是国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约3.3亿患者),石药集团在该领域拥有丰富的产业化经验,重点项目包括:
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是全球研发难点,石药集团近年来加大投入,重点项目包括:
石药集团2024年研发投入25亿元,同比增长15%;研发投入占比(研发/营收)达8%,较2023年提升1个百分点。与同行业相比,虽低于恒瑞医药(12%)、复星医药(10%),但增长速度较快(近3年复合增长率18%),显示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石药集团研发效率较高,每年新增20项研发项目(创新药占60%),2024年获批5项药物(2项创新药、3项仿制药),另有10项进入III期临床(未来2-3年业绩增长点)。例如,2024年获批的新型抗生素SY-301(针对多重耐药菌),填补了国内空白,上市后销售额达3亿元。
石药集团拥有石家庄总部、上海、美国三大研发中心,覆盖药物发现、临床前、临床全流程;建立了ADC技术平台、基因治疗平台、小分子靶向药平台等核心技术平台,为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与清华大学、美国默克、国内多家医院合作,例如与默克合作开展PD-1抑制剂临床研究,与清华大学合作基因治疗,提升研发效率。
具备从原料药到制剂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生产基地通过GMP、FDA认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能够快速将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
石药集团研发管线布局合理、重点突出,肿瘤领域的PD-1、ADC项目有望成为重磅产品,心血管领域的新型降压药、降脂药将巩固传统优势,神经系统领域的项目布局未来。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效率稳定,具备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全产业链能力,竞争优势明显。虽面临研发失败、竞争等风险,但整体来看,研发管线将为未来2-3年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投资价值凸显。
预计2025年,随着III期临床项目的推进(如PD-1、新型降压药),公司营业收入将保持15%以上增长,净利润增长20%,成为医药行业的“成长股”。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