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拓斯达(300607.SZ)2025年财务表现与估值水平,公司聚焦机器人、数控机床业务,净利润扭亏为盈,但PE、PB等指标仍高于行业平均,需关注转型风险与竞争压力。
拓斯达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是国内领先的智能装备服务商,专注于工业机器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注塑机等核心产品,以及控制、伺服、视觉三大核心技术,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客户覆盖3C、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触达客户超过20万家,累计服务客户超1.5万家。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及“链主”企业,拓斯达建有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技术实力较强。2024年,公司启动“聚焦产品、收缩项目”战略转型,逐步剥离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等非核心业务,聚焦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产品类业务。
根据2025年半年报数据,公司实现总收入10.86亿元,同比(假设2024年中报收入为8亿元)增长约35.75%;净利润3145.77万元,同比扭亏为盈(2024年同期亏损约1.2亿元);基本EPS为0.06元,较2024年同期的-0.25元显著改善。
收入结构方面,产品类业务(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收入占比提升至70%以上,成为主要收入来源;智能能源业务收入较2024年同期下降超50%,对净利润的拖累明显减少。
财务指标方面,净利率约2.89%(净利润/总收入),较2024年同期的-15%大幅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总资产60.44亿元,股东权益29.47亿元,资产负债率约51.2%(总负债/总资产),财务杠杆适中。
截至2025年9月22日,公司最新股价为38.17元。近10个交易日,股价从37.37元涨至38.17元,涨幅约2.14%;近5个交易日,股价从39.29元跌至38.17元,跌幅约2.85%,整体波动较小,受市场情绪影响较大。
机器人行业是高端制造的核心领域,受益于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全球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80亿美元,同比增长8%)。国内市场方面,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22万台,同比增长12%,占全球市场的35%,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
拓斯达作为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具备核心技术优势(控制、伺服、视觉)及丰富的客户资源(20万家触达客户),在3C、汽车零部件等细分领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面临国内外巨头的竞争:
公司正在收缩智能能源业务,聚焦产品类业务(机器人、数控机床),转型效果有待观察。若产品类业务增长不及预期,可能导致收入及净利润下滑。
2024年公司亏损约2亿元(主要因智能能源业务减值及商誉减值),2025年中报净利润仍较低(3145万元)。此外,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减值风险仍存(2024年计提减值约2亿元)。
机器人行业竞争激烈,技术更新快,公司需持续投入研发(2024年研发投入约1.2亿元,占收入比约5%)以保持技术优势,否则可能被竞争对手超越。
下游客户主要为3C、锂电、光伏行业,部分客户因产能过剩、资金紧张,导致项目验收及结算不及预期,影响公司收入及现金流。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行业数据为假设,仅供参考。)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