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分析永辉超市关闭227家门店的战略考量,包括优化门店结构、聚焦生鲜特色、改善现金流及应对行业变革,揭示其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提升的转型路径。
永辉超市(601933.SH)作为国内连锁超市龙头企业,以“生鲜+超市”模式著称,2025年上半年宣布关闭227家门店,引发市场对其战略调整的关注。此次闭店并非简单的规模收缩,而是基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营效率、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长期战略考量,是应对行业变革与企业自身发展瓶颈的关键举措。本文结合财务数据、行业趋势及企业战略定位,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关闭227家门店的核心动因是清理长期亏损资产。根据2025年半年报预告(forecast),这些门店均为持续亏损的低效门店,其运营不仅消耗大量固定成本(如租金、人员工资),还拉低了整体利润率。例如,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4亿元,其中闭店产生的租赁赔偿、人员赔偿、商品出清等成本是短期影响因素,但从长期看,关闭亏损门店将终止持续亏损,释放资源用于优质门店的运营。
行业排名数据显示,永辉的核心盈利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率(Net Profit Margin))均处于行业中下游(如ROE在可比公司中排名靠后),说明其经营效率有待提升。关闭低效门店是优化门店结构的必然选择,通过减少“拖后腿”的门店,提升整体单店销售额与利润率,推动企业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提升”转型。
永辉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生鲜产品的高占比与高性价比。其生鲜产品占比约4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20%),且通过“农超对接”模式直接连接农户与门店,降低了采购成本,保持了价格优势。此次关闭的门店多为生鲜占比低、无法发挥特色的传统大卖场或社区店,这些门店因缺乏生鲜竞争力,导致客流量与销售额持续下降。
通过关闭非核心门店,永辉可将资源集中于生鲜供应链优化与核心门店升级:
亏损门店的持续运营会占用大量现金流,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2025年上半年,永辉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Net Cash Flow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为15.55亿元,虽保持正数,但闭店成本(如租赁赔偿)对现金流造成了短期压力。关闭亏损门店后,将减少固定成本支出(如租金、人员工资),改善现金流状况,为后续战略投资(如数字化转型、供应链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成本控制也是应对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随着电商(如京东超市、天猫超市)与社区团购(如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的崛起,线下超市的价格竞争加剧,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永辉可提高产品性价比,吸引更多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近年来,零售行业面临电商与社区团购的冲击,线下门店的流量持续下降。永辉关闭门店是应对这一趋势的主动调整,通过收缩线下布局,转向“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关闭低效门店并非放弃线下,而是通过“精简线下”为“线上线下融合”腾出资源,推动企业从“传统超市”向“数字化零售”转型。
2024年下半年,永辉开启了深度转型,涉及门店网络优化、数字化能力提升、供应链管理升级等多个方面。关闭亏损门店是转型的第一步,通过清理低效资产,为后续转型举措腾出资源与空间:
永辉超市关闭227家门店是战略层面的综合考量,核心目标是:
虽然闭店会带来短期成本压力(如租赁赔偿、人员赔偿),但从长期看,这一举措将推动企业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提升”转型,强化其在“生鲜+超市”领域的竞争力,应对行业变革的挑战。未来,永辉需继续聚焦核心业态,优化供应链与数字化能力,才能保持其在零售行业的龙头地位。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