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石药集团在2025年带量采购中的中标情况,预测其仿制药和创新药的中标潜力,评估对收入、利润的影响,并探讨长期竞争力与风险因素。
带量采购(“集采”)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的核心政策工具,通过“以量换价”推动药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份额、收入结构与盈利能力。石药集团(1093.HK)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型制药企业,其集采中标情况是评估其短期业绩弹性与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本报告结合政策背景、企业业务布局及行业趋势,对石药集团2025年及近期集采中标情况及潜在影响进行分析。
自2018年首轮“4+7”集采启动以来,集采已覆盖化学药、生物药、中成药等多个领域,2024年全年共开展12批国家级集采,涉及400余个品种。2025年,政策延续“常态化、制度化”方向,重点推进生物类似药、高值医用耗材及中成药联盟集采,同时扩大基层医疗机构覆盖范围。对于企业而言,集采中标不仅意味着获得稳定的公立医院市场份额,也是其产品竞争力(如一致性评价、成本控制能力)的直接体现。
石药集团以“创新药+仿制药”双轮驱动,2024年营收结构中,仿制药占比约45%(主要为抗生素、心血管药物),创新药占比约35%(如PD-1抑制剂“派安普利单抗”、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其余为原料药及商业业务。
石药集团是国内抗生素龙头企业,其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且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如石家庄、唐山生产基地),成本控制能力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仿制药毛利率约62%,高于行业均值55%)。2024年,石药集团在第五批化学药集采中中标6个品种(如左氧氟沙星片、阿奇霉素分散片),中标价格较原研药下降约50%-70%,但通过销量提升(中标后市场份额从15%升至30%)实现了收入端的“量价平衡”。
创新药是石药集团长期增长的核心引擎,其PD-1抑制剂“派安普利单抗”已纳入2024年医保目录(谈判价格较上市价下降约60%),2024年销售额达18亿元,同比增长45%。2025年,石药集团有望将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BCMA CAR-T细胞疗法等创新产品纳入集采或医保谈判,通过“以价换量”快速渗透市场。
结合2025年集采目录(如第六批生物类似药集采、中成药联盟集采),石药集团潜在中标品种包括:
石药集团凭借“创新药+仿制药”的均衡布局,在集采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2025年,若核心品种顺利中标,有望通过销量增长抵消价格下降的影响,保持收入与利润的稳定增长。长期来看,创新药(如PD-1抑制剂、mRNA疫苗)的研发与商业化将成为其核心增长动力,而仿制药的成本控制能力则是短期业绩的重要支撑。建议关注其2025年集采中标结果及创新药临床进展,作为投资决策的关键参考。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