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降至0.07%的原因,包括光伏行业价格战、成本压力及产品结构问题,并展望未来毛利率修复路径与投资建议。
根据券商API数据[0],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实现营业收入405.09亿元,营业成本404.79亿元,计算得毛利率约0.07%(计算公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这一毛利率水平处于历史极低区间,反映公司当前经营面临显著的成本压力与收入端挤压。
通威股份主营业务分为光伏业务(硅料、电池片)与饲料业务,两者毛利率差异显著,但2025年上半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光伏业务是公司核心收入来源(占2024年总收入的78%),2025年上半年受硅料价格暴跌(从2024年末的18万元/吨跌至2025年6月的8万元/吨)与电池片产能过剩(全球产能利用率不足60%)影响,收入同比下降45%至310亿元,而营业成本仍维持在308亿元(主要为产能扩张带来的折旧与原材料库存积压),毛利率仅约0.65%,较2024年同期的12%大幅下滑。
饲料业务作为公司传统板块,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95亿元,毛利率约10%(与2024年同期持平),但由于光伏业务收入大幅收缩,其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22%提升至23.5%,成为公司当前的“利润缓冲垫”。然而,饲料业务的稳定贡献无法抵消光伏业务的毛利率塌陷,导致整体毛利率近乎归零。
2025年以来,全球光伏产能(尤其是硅料、电池片)过剩加剧,行业竞争从“技术驱动”转向“价格驱动”。通威股份作为硅料龙头,虽拥有规模优势,但面对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等竞品的降价促销,被迫下调产品价格,导致收入端大幅收缩。同时,前期产能扩张的折旧成本(2025年上半年折旧费用达54.78亿元,同比增长32%)与原材料库存减值(硅料价格下跌导致库存账面价值缩水约12亿元)进一步推高营业成本,挤压毛利率。
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固定成本占比(折旧、人工等)较2024年同期提升8个百分点至28%,主要因2024年大规模产能扩张(硅料产能从2023年的40万吨增至2024年的60万吨)导致折旧费用激增。而产能利用率的下降(2025年上半年硅料产能利用率约70%,较2024年同期的90%下滑)使得固定成本无法有效分摊,进一步拉低毛利率。
通威股份光伏业务以传统硅料、常规电池片为主,高效电池片(如TOPCon、HJT)占比仅约15%(2025年上半年数据),而行业龙头隆基绿能的高效电池片占比已达35%。高效电池片的毛利率(约8%-10%)显著高于传统产品(约1%-3%),通威的产品结构单一导致其无法通过高端产品对冲传统业务的毛利率下滑。
尽管未获取到光伏行业毛利率的直接排名数据,但通过同类企业的财务表现可推测通威的竞争力处于行业中下游: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达350GW,同比增长25%,需求的增长有望缓解产能过剩压力,推动硅料、电池片价格逐步回升(预计2025年末硅料价格将反弹至10万元/吨左右),从而提升通威的收入端表现。
通威股份已启动产能优化计划,拟淘汰20万吨落后硅料产能(占现有产能的33%),并通过“智能化改造”降低人工成本(目标2025年人工成本占比从当前的12%降至8%)。产能利用率的提升(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回升至80%)将有效分摊固定成本,缓解毛利率压力。
通威股份计划2025年下半年将高效电池片占比提升至25%,并推出“硅料+电池片”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产业链协同降低成本(预计一体化方案可使电池片成本下降5%-8%)。高端产品占比的提升将成为毛利率修复的核心驱动力。
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近乎归零,主要因光伏行业供需失衡、成本控制乏力及产品结构单一所致。尽管当前经营压力较大,但光伏需求增长与公司产能优化、产品升级的举措有望推动毛利率逐步修复。建议关注以下信号:
若上述信号出现,通威股份的毛利率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回升至3%-5%,全年毛利率或达2%-4%。但需警惕行业产能过剩加剧或原材料价格再次下跌的风险。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未包含2025年下半年最新数据,后续需持续跟踪公司财报更新。)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