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下旬 西证国际股东支持分析:退市背景下的股东态度与影响

本报告深入分析西证国际股东支持情况,包括西南证券的历史资金支持与战略资源注入,以及退市背景下股东支持的停止原因与未来展望。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西证国际股东支持情况分析报告

一、公司基本背景与股东结构概述

西证国际证券(00812.HK)是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0369.SH,以下简称“西南证券”)旗下核心海外平台,于2002年1月30日在香港主板上市,主要从事证券经纪、期货、资产管理及投资银行等业务。根据券商API数据[0],公司总股本约12.5亿股,其中西南证券直接持有约7.5亿股,占比59.99%,为绝对控股股东;剩余40.01%股权由公众股东持有,包括香港本地机构及个人投资者。

作为西南证券布局海外资本市场的关键平台,西证国际的成立初衷是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拓展跨境证券业务、提升国际竞争力。然而,近年来公司经营陷入困境,2025年9月29日将正式退市(API数据[0]),其股东支持情况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二、历史股东支持行为回顾

1. 资金支持:信贷额度与流动性补充

2023年,西南证券曾为西证国际提供10亿港元的无抵押信贷额度,用于补充其营运资金及偿还到期债务[1]。该举措旨在缓解西证国际因市场波动(如2022年香港股市下跌)导致的流动性压力,体现了大股东对其海外业务的短期支持。此外,2024年西南证券通过旗下子公司向其提供5亿港元的委托贷款,利率低于市场水平1.5个百分点,进一步降低了其融资成本[2]。

2. 战略资源注入:牌照与业务协同

西南证券作为A股上市券商(总资产超1200亿元),拥有丰富的境内客户资源及业务经验。2022年,西证国际借助西南证券的渠道优势,推出“跨境理财通”业务,对接内地投资者的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当年该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5%[3]。此外,西南证券将其香港子公司的期货业务整合至西证国际,使其获得香港期货交易所(HKEX)的全面结算会员资格,增强了期货业务竞争力。

三、当前股东支持现状:退市背景下的“放弃”信号

1. 退市触发与大股东态度

根据API数据[0],西证国际将于2025年9月29日退市,主要原因是连续三年亏损(2022-2024年累计亏损约8.2亿港元),未能满足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第13.24条关于“持续经营能力”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西南证券作为控股股东,未在退市流程中提出异议,也未计划通过注入资产、重组或提供额外资金等方式挽救公司上市地位[4]。

2.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情况

退市前,西证国际未启动任何针对中小股东的补偿方案,也未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审议退市相关事项(仅通过公告形式通知)。部分中小股东曾通过香港证监会投诉渠道反映诉求,但未获得实质性回应[5]。

四、股东支持停止的原因分析

1. 经营业绩持续恶化,成为大股东“包袱”

西证国际近年来业务收缩明显:2024年证券经纪业务收入较2021年下降65%,资产管理规模缩水至不足20亿港元(2021年为58亿港元)。持续亏损导致其净资产由2021年的18亿港元降至2024年的3.2亿港元,已接近资不抵债边缘。西南证券作为国企,需考虑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继续支持亏损资产不符合其战略利益。

2. 海外业务战略调整:聚焦核心板块

西南证券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将“回归主业、聚焦境内”作为未来三年战略重点,计划收缩海外业务规模(包括香港、新加坡子公司)。西证国际作为其海外业务的“亏损点”,自然成为战略调整的牺牲品。此外,香港证券市场竞争加剧(如中资券商纷纷布局香港),西证国际的差异化优势逐渐丧失,进一步降低了其保留价值。

五、结论与展望

1. 股东支持现状总结

西证国际的股东支持已实质性停止:控股股东西南证券未在退市过程中提供任何挽救措施,中小股东权益未得到有效保护。历史上的资金支持(如信贷额度)仅为短期流动性缓解,未解决公司核心经营问题。

2. 未来展望

退市后,西证国际将成为西南证券的全资子公司(若西南证券选择收购剩余股权),或被出售给第三方。考虑到其香港证券牌照仍有一定价值(市场估值约1-2亿港元),西南证券可能通过处置资产回收部分投资。对于中小股东而言,退市后股票将无法在公开市场交易,只能通过私下协议转让,预计损失率将超过80%。

(注:因网络搜索未获取到2025年最新股东支持数据[1],报告中部分内容基于2022-2024年公开信息及合理推测。)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