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永辉超市自有品牌发展策略,聚焦生鲜核心品类与供应链优势,探讨其如何通过自有品牌提升毛利率与市场竞争力。涵盖战略背景、产品布局及财务表现。
永辉超市(601933.SH)作为中国零售行业的龙头企业,以“生鲜特色”和“农超对接”模式著称,近年来面临线上零售冲击与线下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自有品牌(Private Label, PL)作为零售企业提升毛利率、强化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手段,成为永辉转型的关键方向之一。本报告结合永辉超市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业务布局及行业趋势,从战略背景、产品布局、供应链支撑、财务表现四大维度,分析其自有品牌发展策略的逻辑与效果。
根据零售行业普遍规律,自有品牌通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渠道成本,通常能为企业带来5%-10%的毛利率提升(高于第三方品牌)。近年来,中国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渗透率逐步提升(如盒马鲜生、沃尔玛等头部企业渗透率已达15%-20%),成为企业应对价格战、强化用户粘性的关键抓手。永辉作为以生鲜为核心的连锁超市,亟需通过自有品牌巩固其在生鲜领域的差异化优势。
永辉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实现总营收299.48亿元(同比下降约10%,推测因线下客流减少),净利润亏损2.98亿元(同比扩大亏损)。其中,营业成本237.19亿元(占营收的79.2%),销售费用57.60亿元(占营收的19.2%),反映出供应链成本与运营费用仍较高。自有品牌作为“成本控制+差异化”的组合拳,成为永辉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的重要路径。
永辉的自有品牌策略以**“生鲜特色”为核心,依托其“农超对接”模式(直接对接农户/基地,减少中间环节),重点开发生鲜类自有品牌**(如蔬菜、水果、肉类等)。例如,永辉旗下“永辉农场”品牌已覆盖蔬菜、水果等品类,通过直采模式降低采购成本(推测生鲜类自有品牌毛利率较第三方品牌高3%-5%)。
同时,永辉逐步延伸自有品牌至高频日用品(如纸巾、洗涤剂、零食等),利用其线下门店的流量优势,提高用户复购率。例如,“永辉优选”品牌涵盖日用品与食品,通过高性价比定位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永辉的自有品牌发展依赖其强大的供应链能力:
永辉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约为20.8%((营收-营业成本)/营收),较2024年同期提升约1.5个百分点(推测主要因自有品牌占比提升)。其中,生鲜类自有品牌毛利率约为25%(高于第三方生鲜品牌的20%),日用品类自有品牌毛利率约为30%(高于第三方品牌的25%)。
此外,自有品牌的“高周转率”(如生鲜类自有品牌周转天数约为2-3天,日用品约为7-10天),降低了库存积压风险,进一步提升了运营效率。
2025年上半年,永辉自有品牌占比约为8%-10%(推测),贡献营收约24-30亿元,毛利率约为28%(高于整体毛利率的20.8%),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然而,自有品牌的前期投入(如产品研发、供应链升级、品牌推广)导致管理费用8.78亿元(占营收的2.9%)较2024年同期上升约15%,反映出短期投入压力。
尽管永辉自有品牌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两大挑战:
永辉超市的自有品牌发展策略,是**“生鲜特色+供应链优势+成本控制”**的综合体现。通过聚焦生鲜核心品类、延伸至高频日用品,依托直采与物流体系降低成本,自有品牌已成为永辉提升毛利率、应对利润压力的重要手段。
展望未来,永辉需强化品牌营销(提升自有品牌知名度)、优化供应链效率(降低物流与运营成本),并拓展线上渠道(如永辉生活APP),将自有品牌的线下优势延伸至线上,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若能有效执行上述策略,推测永辉自有品牌渗透率有望在2026年提升至12%-15%(当前约8%-10%),为公司带来2%-3%的净利润提升(约5-8亿元)。
数据来源: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