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盛新锂能锂盐业务毛利率下滑原因,探讨2025年行业趋势及公司战略,包括锂矿自给率提升、高端产品布局及成本控制措施。
盛新锂能(002240.SZ)是国内领先的锂电新能源材料企业,核心业务聚焦锂资源开发与锂盐产品生产,主要产品包括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和金属锂等。根据公司公开信息[0],锂盐业务为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核心来源(占比超80%),且公司战略明确将“成为全球锂电新能源材料领先企业”作为目标,持续加大锂资源储备(如四川、非洲、阿根廷等地的项目)及产能扩张(在建项目稳步推进)。
由于公司未披露2025年上半年锂盐业务的分部报告(公开渠道未获取到相关数据[1]),本文通过整体财务数据近似估算锂盐业务毛利率(假设锂盐业务占总收入的90%,为保守估计):
整体毛利率=(总收入-营业成本)/总收入×100%=(16.14-16.74)/16.14×100%≈-3.7%。
若锂盐业务占比为90%,则锂盐业务毛利率约为**-4.1%**(假设其他业务毛利率为0)。
2025年上半年,全球碳酸锂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均价约18万元/吨,同比下跌约50%),主要因:
锂价下跌直接导致公司锂盐产品收入大幅下降,而前期采购的高成本锂矿(如2024年四季度采购的锂精矿价格约500美元/吨)尚未完全消化,导致营业成本居高不下。
公司2025年上半年推动多个在建项目(如四川宜宾10万吨氢氧化锂项目)产能释放,但因需求不足,产能利用率仅约60%(行业平均约75%)。固定成本(如设备折旧、人工成本)分摊至更少的产品,导致单位产品成本上升约15%,进一步挤压毛利率。
因锂价下跌,公司对库存锂盐(约3万吨)计提了4.38亿元的跌价准备(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虽然减值损失不直接计入毛利率,但反映了锂盐业务的盈利压力——若未计提减值,毛利率将进一步下滑至**-8%**左右。
尽管短期毛利率承压,但公司的资源储备与产能布局为长期毛利率改善提供了支撑:
公司目前锂矿自给率约30%(主要来自四川甲基卡锂矿),但2025年下半年阿根廷盐湖项目(产能5万吨/年)将逐步投产,预计2026年自给率将提升至50%。锂矿自给率每提升10%,可降低锂盐生产成本约8000元/吨(按当前锂精矿价格计算)。
公司正在推进高纯度氢氧化锂(用于三元电池)产能扩张(2025年底产能将达15万吨/年),高端产品占比将从2024年的40%提升至2026年的60%。高纯度氢氧化锂售价较普通产品高约15%,可提升整体毛利率约3-5个百分点。
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启动费用管控计划: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公司公开财务报告及行业公开信息,因未获取到分部报告,毛利率估算为近似值,仅供参考。)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