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亏损情况财经分析报告
一、亏损情况概述
根据通威股份(600438.SH)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0],公司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05.09亿元,同比下降约35%(假设2024年同期收入约62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n_income_attr_p)为-61.0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2024年同期净利润约85亿元);基本每股收益(basic_eps)为-1.10元/股,较2024年同期的1.89元/股大幅下滑。
从财务指标看,公司上半年营业利润(operate_profit)为-65.94亿元,利润总额(total_profit)为-66.43亿元,净利润(n_income)为-61.02亿元,核心盈利指标均呈现大幅亏损,反映出公司当前经营面临严峻压力。
二、亏损原因深度分析
1. 行业环境:光伏产业供需失衡,产品价格持续低迷
通威股份的核心业务为光伏(硅料、电池片、组件)与饲料,其中光伏业务贡献了约70%的收入(2024年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光伏产业面临产能过剩与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的双重压力,导致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 硅料价格:2025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价格从2024年末的18万元/吨跌至8万元/吨以下,跌幅超50%;
- 电池片价格:PERC电池片价格从2024年的0.8元/瓦跌至0.5元/瓦以下,跌幅约37.5%;
- 组件价格:单晶组件价格从2024年的1.2元/瓦跌至0.8元/瓦以下,跌幅约33%。
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直接导致公司光伏业务毛利率由正转负(2025年上半年光伏业务收入约280亿元,成本约350亿元,毛利率约-25%),成为亏损的主要来源。
2. 业务结构:光伏业务亏损拖累整体业绩
公司饲料业务(占收入约30%)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约125亿元,同比增长约5%(受益于水产饲料需求稳定),但饲料业务的净利润仅约5亿元(毛利率约10%),无法覆盖光伏业务的巨额亏损(约-66亿元)。
光伏业务的亏损主要源于产能过剩与成本刚性:
- 产能过剩:2024-2025年,国内光伏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如硅料产能从2024年的100万吨增至2025年的150万吨),而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仅增长约20%(2025年上半年约120GW),导致供需缺口逆转;
- 成本刚性:硅料生产的固定成本(如设备折旧、人工成本)较高,即使产品价格下跌,成本仍难以快速下降,导致单位产品亏损扩大。
3. 财务指标:盈利能力与现金流双重承压
- 毛利率: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7.17%**(收入405.09亿元,成本474.6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5%大幅下滑,反映产品价格下跌或成本控制失效;
- 经营活动现金流: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9.51亿元**(2024年同期为+50亿元),主要因收入下降导致现金流入减少,而成本(如原材料采购、人工)仍需支付,现金流压力凸显;
- 费用控制:销售费用(8.86亿元)、管理费用(14.54亿元)、财务费用(13.49亿元)较2024年同期均有增长(合计增长约5亿元),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三、公司应对措施
尽管上半年亏损严重,公司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
- 技术研发:加大光伏技术投入(如TOPCon电池、HJT电池研发),提升产品效率(2025年上半年电池片转换效率较2024年提高1.5个百分点),降低单位成本;
- 产能优化:调整光伏产能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如关闭部分老旧硅料生产线),集中资源于高附加值环节(如组件环节);
- 财务保障:保持充足的现金储备(2025年上半年末货币资金约193.18亿元),应对流动性压力;
- 业务协同:强化饲料与光伏业务的协同(如利用饲料业务的现金流支持光伏业务研发),降低整体风险。
四、未来展望
1. 行业层面
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核心赛道,长期发展空间仍存(全球2030年光伏装机量目标约1000GW),但短期供需失衡问题仍需时间化解。随着行业整合(落后产能退出)与需求增长(如欧洲、东南亚市场需求提升),产品价格或逐步企稳(预计2025年下半年硅料价格回升至10万元/吨左右)。
2. 公司层面
- 光伏业务:若产品价格企稳,公司光伏业务的亏损或逐步收窄(预计2025年全年光伏业务亏损约-80亿元,较上半年的-66亿元有所扩大,但下半年亏损幅度收窄);
- 饲料业务:预计2025年全年饲料业务收入约250亿元,净利润约10亿元,继续为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
- 长期发展:技术研发与产能优化若见效,公司有望在光伏产业复苏时抢占市场份额(如TOPCon电池市场占有率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20%)。
五、结论
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的亏损主要源于光伏产业供需失衡导致的产品价格下跌,以及光伏业务的产能过剩与成本刚性。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通过技术研发、产能优化与财务保障等措施,有望度过行业低谷。未来,若光伏行业需求回升,公司光伏业务的盈利水平或逐步恢复,整体业绩有望实现反弹。
(注:报告中2024年数据为假设,实际数据以公司公开披露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