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赣锋锂业(01772.HK)储能电芯业务的最新进展,包括产能扩张计划、技术突破、市场表现及财务贡献,展望其在全球储能电池领域的竞争优势与未来机遇。
赣锋锂业作为全球锂产业链龙头企业(锂矿资源储备量全球前三、锂化合物产能全球第一),其储能电芯业务是公司“锂矿-锂盐-电池-储能系统”垂直一体化战略的核心环节之一。随着全球“双碳”目标推进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增长,储能已成为锂行业下游高增长赛道。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市场规模达120GWh,同比增长65%;其中中国市场占比58%,需求主要来自电网侧调峰、用户侧分布式储能及新能源配套。赣锋锂业将储能电芯业务视为未来3-5年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目标是成为全球前五大储能电池供应商。
截至2024年底,赣锋锂业储能电芯产能已达15GWh,主要分布在江西新余(8GWh)、四川宜宾(5GWh)及江苏常州(2GWh)。其中,江西新余基地为公司储能电芯核心生产基地,采用磷酸铁锂(LFP)技术路线,产品主要用于电网侧及工商业储能;四川宜宾基地则聚焦高能量密度三元锂(NCM)电芯,适配户用及移动储能场景。
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及最新公告[0],2025年赣锋锂业将启动两大储能电芯产能扩张项目:
公司计划2026年底前将储能电芯产能提升至50GWh,其中LFP产能占比70%(适配电网及工商业场景),三元锂及固态电池产能占比30%(适配户用及高端移动储能)。
赣锋锂业储能电芯以磷酸铁锂(LFP)为主(占比85%),同时布局三元锂(NCM523)及固态电池(占比15%)。LFP技术因成本低、循环寿命长(≥8000次),更适合电网侧及工商业大型储能;三元锂则因能量密度高(≥210Wh/kg),用于户用及移动储能;固态电池(硫化物)作为长期技术储备,目前处于中试阶段,目标是2027年实现量产,届时循环寿命将突破10000次,能量密度提升至250Wh/kg。
赣锋锂业储能电芯客户覆盖电网侧、工商业及户用三大场景:
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赣锋锂业储能电芯订单量达8GWh,同比增长78%,主要来自:
2024年赣锋锂业储能电芯全球市场份额约为6%,位居全球第六;中国市场份额约为10%,位居国内第四(前三位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预计2025年随着新产能投产,全球市场份额将提升至8%,国内市场份额提升至12%。
2024年赣锋锂业储能电芯业务收入达45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公司总营收的18%(2023年占比10%)。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已达30亿元,同比增长90%,占比提升至22%,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第一大为锂化合物业务,占比55%)。
2024年储能电芯业务毛利率约为2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主要得益于公司垂直一体化优势(锂矿自给率达60%,锂盐产能自给率达100%)。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保持稳定(24%),主要因原材料价格波动(锂价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跌15%)及产品结构优化(高附加值的长循环寿命电芯占比提升至30%)。
券商机构预测,2025年赣锋锂业储能电芯业务收入将达70亿元,同比增长56%;2026年将达100亿元,同比增长43%,占比将提升至28%。
赣锋锂业拥有从锂矿(阿根廷Cauchari-Olaroz锂盐湖、澳大利亚Pilbara锂矿)到锂盐(氢氧化锂、碳酸锂)再到电池(储能电芯、消费电池)的全产业链布局,锂矿自给率达60%,锂盐产能自给率达100%,有效降低了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提升了产品成本竞争力。
公司拥有一支超过1000人的研发团队(其中电池研发人员占比40%),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达5%(2024年研发投入15亿元)。在储能电芯领域,公司已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如长循环寿命LFP技术、高安全固态电池技术),并拥有专利超过200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
截至2025年底,公司储能电芯产能将达25GWh(2024年15GWh),2026年底将达50GWh,产能规模位居全球前列。规模化生产有助于降低单位成本,提升产品性价比。
赣锋锂业储能电芯业务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通过产能扩张、技术迭代及市场拓展,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未来,随着垂直一体化优势的进一步发挥及新技术的落地,公司储能电芯业务有望实现持续增长,成为全球储能电池领域的领先企业。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数据[0]及公司公开披露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