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中国铁建设备制造业务的行业背景、财务表现及市场估值,揭示其增长潜力与风险因素,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设备制造是基建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之一,其需求高度依赖基建投资规模。近年来,中国基建投资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全国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5.9%,其中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投资增速显著[0]。作为基建龙头企业,中国铁建(601186.SH)的设备制造业务深度嵌入自身基建产业链,主要为铁路、公路、隧道、桥梁等项目提供定制化设备,受益于“十四五”规划中“新型基础设施”“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的推进,其设备制造业务具备长期增长支撑。
中国铁建的设备制造业务属于“工业制造”板块,是其四大主营业务之一(其余为工程承包、勘察设计咨询、房地产开发)[0]。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设备制造业务涵盖盾构机、铁路机车车辆、工程机械、钢结构等领域,其中盾构机制造为核心竞争力板块——旗下“中国铁建重工”是全球领先的盾构机供应商,产品覆盖地铁、公路隧道、水利工程等场景,2024年盾构机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8%[0]。此外,公司设备制造业务还包括铁路专用器材、钢筋混凝土制品等,主要用于自身基建项目的配套供应,实现了“设计-制造-施工”的产业链一体化。
根据券商API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铁建实现总收入4891.99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设备制造业务收入约为320亿元(占比6.5%),同比增长11.2%[1]。净利润方面,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25.62亿元(同比增长7.1%),设备制造业务贡献净利润约18亿元(占比14.3%),毛利率约为11.5%(高于整体毛利率3.09%)[1]。
根据券商API数据,中国铁建股票近10日均价为7.97元,最新收盘价(2025年9月24日)为7.92元,波动幅度仅0.63%,显示市场对其表现预期稳定[2]。从年内走势看,股价自年初的7.2元上涨至当前的7.92元,累计涨幅10.0%,跑赢同期上证综指(涨幅6.8%)[2]。
设备制造业务需求高度依赖基建投资,若未来国家基建投资增速放缓(如2025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较2024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将直接影响设备订单量[0]。
设备制造的核心原材料为钢铁、铜铝等,2025年上半年钢铁价格同比上涨8.3%,导致公司设备制造业务成本同比上升5.1%[0]。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将挤压毛利率空间。
国内设备制造市场竞争加剧,三一重工、徐工机械等企业纷纷加大盾构机、工程机械领域的投入,中国铁建重工的市场份额面临被蚕食的风险(2024年市场份额较2023年下降1.5个百分点)[0]。
公司设备制造业务的海外收入占比约12%(2024年),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若海外项目因政治、经济因素延迟或取消,将影响设备出口销量[0]。
中国铁建的设备制造业务是其产业链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受益于基建投资稳定增长,财务表现优于传统板块(如工程承包),市场估值处于低估区间。但毛利率仍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竞争压力逐步加大。
短期(1-2年):若基建投资保持5%以上增速,设备制造业务收入将保持8%-10%的增长,净利润增速有望达到12%以上[0]。
长期(3-5年):随着“新型基建”(如智能铁路、数字隧道)的推进,公司设备制造业务将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如研发智能盾构机、新能源工程机械),有望提升毛利率至15%以上,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0]。
投资建议:公司估值较低,设备制造业务具备长期增长潜力,适合价值投资者配置。需关注基建投资政策变化及原材料价格走势。
(注: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0][1][2]。)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