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测股份(688556.SH)应对光伏行业低迷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背景
(一)公司主营业务概述
高测股份(688556.SH)成立于2006年,2020年登陆科创板,是国内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及耗材领域的龙头企业,核心业务覆盖光伏硅片制造全环节(截断、开方、磨抛、切片),产品包括金刚线、切割设备及硅片切割加工服务。公司客户覆盖全球前十硅片制造企业(如隆基绿能、TCL中环),是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关键供应商。
(二)光伏行业低迷的宏观环境
2024年以来,全球光伏行业进入供需失衡调整期:
- 产能过剩:前两年硅片产能快速扩张(2023年全球硅片产能约800GW),而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量仅约350GW,产能利用率降至约45%;
- 价格下跌:单晶硅片价格较2023年下跌约40%(从0.8元/片降至0.48元/片),金刚线价格下跌约25%(从0.3元/米降至0.225元/米);
- 需求放缓:国内装机量增速从2023年的50%降至2024年的25%,海外市场(如欧洲)因补贴退坡,需求收缩明显。
高测股份作为上游供应商,直接承受硅片企业减产、采购量下降的压力,收入及利润大幅下滑。
二、财务表现与压力分析
(一)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概述
根据公司2025年中报(券商API数据),核心财务指标如下:
| 指标 |
2025年上半年 |
2024年上半年 |
同比变化 |
| 总收入 |
14.51亿元 |
22.00亿元 |
-34%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8855万元 |
1.20亿元 |
-174% |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
-3.30亿元 |
1.50亿元 |
-320% |
| 毛利率 |
18% |
28% |
-10个百分点 |
(二)利润下滑的核心原因
-
收入端:需求收缩导致订单减少
光伏硅片企业减产,对切割设备及耗材的采购量下降,公司核心产品(金刚线、切割设备)收入同比下降约30%;硅片切割加工服务收入虽同比增长约15%(至2.9亿元),但占比仍低(约20%),难以弥补设备及耗材的收入下滑。
-
成本端:固定成本过高,毛利率收缩
公司产能布局(如乐山、盐城等基地)的固定成本(折旧、人工)较高,收入下降导致固定成本分摊至单位产品的比例上升;同时,产品价格下跌(金刚线价格较2023年下跌约25%),而原材料成本(如钨丝)下降幅度不及价格下跌幅度,导致毛利率大幅收缩。
-
费用端:财务费用与研发投入增加
2025年上半年财务费用约4077万元(同比增长约20%),主要因借款利息支出增加;研发投入约8942万元(同比增长约15%),用于金刚线及半导体业务的技术升级,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利润。
三、现有应对策略评估
(一)强化“设备+耗材+工艺”闭环优势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切割设备、耗材及工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降低硅片制造环节的成本。例如:
- 金刚线切割效率提高10%,可降低客户单位硅片成本约5%;
- 切割设备的智能化升级(如AI优化切割参数),使客户的废品率从1.5%降至0.8%。
2025年上半年,公司金刚线出货量同比增长约8%(市占率保持在25%左右),主要得益于这一优势。
(二)拓展硅片切割加工服务
公司通过自建硅片切割产能(如宜宾基地10GW产能),为客户提供“设备+耗材+加工”的全流程服务,分担客户的产能压力。2025年上半年,加工服务收入同比增长约15%,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亮点。
(三)加速半导体等创新业务布局
公司将研发重点转向半导体(碳化硅、蓝宝石)、磁性材料等非光伏领域,开发更先进的切割技术。例如:
- 碳化硅晶圆切割设备的崩边率控制在0.5%以下(行业平均1.0%);
- 蓝宝石切割耗材的使用寿命延长20%。
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业务收入约1.2亿元(同比增长约40%),毛利率约35%(高于光伏业务的18%),成为未来盈利的重要增长点。
(四)加强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升级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占比约6.2%(同比提高约1个百分点),主要用于:
- 超精细金刚线(直径25μm以下)的研发,目标提高切割效率20%;
- 激光切割设备的开发,目标降低客户的能耗成本15%;
- 半导体材料切割工艺的优化,目标进入台积电、三星等半导体巨头的供应链。
四、潜在优化方向与建议
(一)优化成本结构,降低固定成本
- 产能调整:处置过剩产能
对利用率较低的产能(如某些老基地)进行处置或出租,减少折旧费用(目标2025年下半年减少折旧约5000万元);
- 弹性生产:调整人工与原材料采购
与员工签订弹性劳动合同,根据订单量调整生产班次(如订单减少时安排员工培训);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锁定钨丝等原材料价格(目标降低原材料成本约10%)。
(二)多元化客户结构,降低光伏依赖
- 拓展中小硅片企业
中小硅片企业对成本更为敏感,公司的高性价比产品(如经济型金刚线)可满足其需求,提高市场份额(目标2026年中小客户收入占比达到30%);
- 进入非光伏领域
加大半导体、磁性材料等领域的市场推广(如参加半导体展会、与半导体企业合作),提高非光伏业务收入占比(目标2026年达到30%)。
(三)加强现金流管理,缓解资金压力
- 应收账款管理:加快回款速度
与客户签订回款激励条款(如提前1个月回款给予1%的折扣),降低应收账款余额(2025年中报应收账款21.9亿元,占总资产的28%,目标2025年底降至18亿元);
- 融资安排:拓宽融资渠道
通过定增或发行公司债券筹集资金(目标2025年下半年融资约5亿元),补充现金流(目标2025年底现金流余额达到3亿元)。
(四)深化研发,提高产品竞争力
- 技术创新:开发高端产品
重点研发超精细金刚线(直径20μm以下)、激光切割设备等高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目标毛利率达到35%以上);
- 客户合作:联合开发
与隆基绿能、TCL中环等大客户联合开发定制化切割解决方案(如针对大尺寸硅片的切割设备),增强客户粘性(目标2026年大客户订单占比保持在70%以上)。
五、风险提示
- 光伏行业低迷持续风险
若全球光伏装机量增长持续放缓(如2025年全球装机量增速低于20%),硅片企业进一步减产,公司收入及利润将继续承压(目标2025年全年净利润亏损控制在1.5亿元以内);
- 现金流压力风险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若融资不畅(如定增未能及时获批),可能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如原材料采购、员工工资发放);
- 创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半导体等非光伏业务的技术难度较高(如碳化硅切割的精度要求),若研发进展缓慢(如2026年半导体业务收入未达到3亿元),可能无法弥补光伏业务的下降。
六、结论
高测股份作为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关键企业,面临着行业低迷的严峻挑战,但通过“设备+耗材+工艺”的闭环优势、硅片切割加工服务的拓展及半导体业务的布局,已初步形成应对策略。未来,若能优化成本结构、多元化客户结构、加强现金流管理及深化研发,公司有望逐步修复盈利能力(目标2026年净利润实现盈利,约5000万元),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披露信息,分析基于行业常规逻辑及公司公开策略,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