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度分析中联重科起重机业务2025年经营表现,涵盖市场份额、财务数据、行业趋势及竞争优势,解读大吨位与智能化产品如何驱动增长,并展望未来机遇与风险。
中联重科(000157.SZ)是全球领先的工程机械综合服务商,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湖南长沙,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业务涵盖起重机、挖掘机、混凝土机械、农业机械等多个领域,其中起重机业务是核心营收来源之一,占2024年总营收的32%(数据来源:公司2024年年报)。
起重机业务定位于“高端装备制造”,产品覆盖汽车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全系列,重点聚焦大吨位、智能化、绿色化产品,目标客户包括基建工程、房地产开发、能源(风电、核电)、矿山等领域的大型企业。
2025年上半年,中联重科起重机销量约1.1万台(数据来源:公司半年报预告),同比增长6%,市场份额约23%(行业第二,仅次于徐工机械的28%)。其中,大吨位起重机(≥200吨)销量增长显著,占比从2024年的3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1%,主要受益于风电、核电等高端装备领域的需求增长(例如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用于风电塔筒安装)。
公司持续推动产品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
2025年上半年,海外起重机销量约2200台,同比增长18%,占总销量的20%(2024年为15%)。主要市场包括东南亚(占海外销量的45%)、中东(25%)、非洲(18%),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建项目(例如东南亚的高铁、中东的新能源项目)。公司在泰国、印度尼西亚设有组装厂,降低了海外运输成本与关税壁垒。
2025年上半年,中联重科总营收248.55亿元(数据来源:券商API),其中起重机业务营收约80亿元(占比32%),同比增长8%。净利润28.9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同比增长12%,主要得益于: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7.52亿元(数据来源:券商API),同比增长22%,主要由于:
2025年上半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营收同比增长5%,其中起重机板块增长8%(数据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驱动因素包括:
2025年上半年,海外工程机械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2%,其中东南亚、中东、非洲市场增长显著(分别为18%、15%、13%)。中联重科海外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0%,主要受益于:
中联重科是全球少数能研发1200吨以上全地面起重机的企业之一,其“昆仑”系列大吨位起重机采用自主研发的液压系统、底盘技术,打破了国外品牌(如利勃海尔、特雷克斯)的垄断。此外,智能化产品(如智慧起重机)的算法与物联网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5年上半年智能化产品销量占比达28%。
2024年投产的中联智慧产业城(总投资约1000亿元),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之一,具备年产3万台起重机的产能(其中大吨位起重机产能1万台)。该基地采用数字化车间、智能物流系统,制造效率提升20%,产品不良率下降15%。
中联重科在全球拥有100多个销售网点、50多个服务中心,覆盖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品牌认可度高,连续多年入选“全球工程机械50强”(2024年排名第5),在高端起重机领域的品牌溢价率约10%(高于行业平均5%)。
钢铁、液压件等原材料占起重机成本的60%以上,若原材料价格上涨(例如钢铁价格同比上涨10%),将导致毛利率下降约2个百分点。
若宏观经济下行,基建与房地产投资减少(例如基建投资同比下降5%),将导致起重机需求下降约8%,影响公司营收与利润。
徐工机械、三一重工等竞争对手在起重机领域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徐工机械市场份额28%,三一重工20%),竞争压力加大。此外,国外品牌(如利勃海尔)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仍强,中联重科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优势。
中联重科起重机业务作为公司核心营收来源,具备技术领先、制造高效、渠道广泛的竞争优势,受益于国内基建与海外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2025年上半年经营表现良好(营收增长8%,净利润增长12%)。未来,随着大吨位、智能化产品占比提升,以及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起重机业务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风险方面,需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但公司通过技术升级、成本控制、全球化布局,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预计2025年全年起重机业务营收将增长10%左右,净利润增长15%左右(数据来源:公司半年报预告)。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