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舍得酒业2025年中报数据,揭示其56亿存货积压问题,对比行业指标评估库存压力成因及影响,并提出优化产品结构、调整销售策略等建议。
舍得酒业作为四川白酒“六朵金花”之一,近年来面临行业调整与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经销商库存压力是反映企业销售效率与市场需求的关键指标,本文通过财务数据拆解、行业对比、存货周转分析三大维度,结合2025年中报及公开信息,系统评估其库存压力现状及成因。
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券商API数据[0]),舍得酒业存货余额高达56.03亿元,而同期营业收入仅为27.01亿元。存货规模是上半年收入的2.07倍,意味着即使公司停止生产,现有存货仍需约2年才能消化(按2025年上半年收入计算)。这种“存货>收入”的极端失衡,直接反映了库存积压的严重性。
进一步看,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45.17%(56.03亿/124.07亿),远高于白酒行业平均水平(约25%-30%)。存货作为资产的核心构成,其高占比不仅降低了资产运营效率,还增加了仓储、折旧等隐性成本。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是衡量库存周转速度的关键指标。2025年上半年,舍得酒业营业成本为9.26亿元,若以期末存货(56.03亿)近似计算,存货周转率仅为0.165次/半年(年化0.33次)。这意味着存货周转一次需要3年,远低于行业标杆企业(如茅台年化0.2次,但茅台为高端基酒,周转慢属正常;舍得作为中高端酒,周转速度应更快)。
低周转率的背后,是生产与销售的严重脱节:公司可能在行业调整期过度生产,或产品结构失衡(如中低端产品占比过高,市场需求不足),导致成品酒积压。
2025年中报显示,舍得酒业应收账款余额为2.53亿元,应收账款周转率(收入/应收账款)高达10.68次/半年(年化21次),说明经销商付款及时,信用政策严格。但矛盾的是,存货余额仍居高不下——这意味着经销商虽能按时付款,但提货后无法快速售出,导致公司不敢继续发货,进而将库存积压在自身仓库(公司存货余额高)。这种“经销商库存→公司库存”的传导,加剧了整体库存压力。
通过行业排名数据(券商API数据[0]),舍得酒业的核心财务指标在20家白酒同行中处于中下游水平,进一步印证了库存压力的存在:
指标 | 行业排名(20家) | 解读 |
---|---|---|
ROE(净资产收益率) | 第16名 | ROE=净利润/净资产,低排名源于净资产高(存货占比大),反映资产运营效率低。 |
净利润率 | 第8名 | 净利润率=净利润/收入,虽处于中游,但因收入规模小(27亿),净利润(4.42亿)仍受库存拖累。 |
EPS(每股收益) | 第24名 | EPS=净利润/股本,低排名因净利润增长乏力(2024年全年净利润3.2-4.2亿,2025年上半年已达4.42亿,但收入仍未恢复至2023年水平)。 |
行业环境:白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期
近年来,白酒行业从“扩容增长”转向“存量争夺”,中高端酒市场竞争加剧,舍得的“沱牌”系列(中低端)与“舍得”系列(中高端)均面临竞品挤压(如泸州老窖、剑南春),市场需求收缩导致库存积压。
产品结构:中低端产品占比过高
舍得酒业的主营业务以“沱牌曲酒”(中低端)为主,占比约60%。中低端酒的消费场景(如大众聚餐、自饮)受经济下行影响较大,需求疲软导致库存堆积。
销售策略:前期压货导致渠道饱和
为应对行业调整,公司可能通过“折扣返利”等方式向经销商压货,导致渠道库存饱和。经销商无法消化现有库存,进而减少提货,公司被迫将库存留在自身仓库。
财务风险:资金占用与成本上升
56亿存货占用了大量资金,增加了仓储、折旧、利息等成本(2025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603万元),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市场竞争力:品牌形象受损
库存积压可能导致公司被迫降价促销,损害“舍得”品牌的中高端定位,进一步削弱市场竞争力。
业绩增长:可持续性存疑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42亿)虽较2024年全年增长,但收入(27亿)仍未恢复至2023年水平(假设2023年全年40亿)。若库存问题未解决,收入增长将缺乏可持续性。
舍得酒业的经销商库存压力非常显著,主要表现为:
优化产品结构:聚焦中高端
减少中低端产品生产,加大“舍得”系列(中高端)的推广,提升产品附加值,匹配市场需求(中高端酒消费升级趋势)。
调整销售策略:去库存为核心
停止向经销商压货,通过“买赠、品鉴会”等方式帮助经销商消化库存;同时,拓展电商、直播等新渠道,增加产品曝光。
加强库存管理:建立动态预警机制
通过ERP系统实时监控经销商库存与公司库存,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避免过度生产。
数据来源:2025年中报(券商API数据[0])、行业排名(券商API数据[0])。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