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了东鹏饮料在能量饮料行业的市场地位、财务表现及竞争优势,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增长潜力,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能量饮料作为功能性饮料的核心细分品类,近年来受益于消费升级、健康意识提升及年轻群体对提神需求的增长,市场规模保持稳定扩张。据网络搜索数据[1],2024年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规模约为720亿元,同比增长9.1%;2025年预计将达到780亿元,增速放缓至8.3%,主要因行业进入成熟阶段,竞争加剧导致增量空间收窄。
从竞争格局看,行业呈现“一超一强多跟随”的态势:红牛(Red Bull) 凭借先发优势及品牌认知度,占据约40%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东鹏饮料 作为本土龙头,以“年轻态、高性价比”定位抢占市场,2024年市场份额约为18%,位列第二;乐虎(Hi-Tiger)、魔爪(Monster)、体质能量 等品牌分列三至五位,合计占据约30%的份额,剩余市场由区域小品牌分割。
东鹏饮料是国内能量饮料行业的第二大玩家,2024年市场份额较2023年提升1.5个百分点(2023年为16.5%),主要得益于其在下沉市场的渠道拓展及产品创新。据券商API数据[0],东鹏饮料2024年能量饮料产品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95%以上,核心产品“东鹏特饮”贡献了约80%的收入,产品结构高度集中。
尽管工具未返回2025年最新财务数据,但基于2023-2024年公开财报[0],东鹏饮料的财务表现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东鹏饮料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定位的年轻化。2024年推出的“东鹏特饮无糖版”及“果味能量饮料”(如荔枝、青柠口味),针对Z世代及新中产对健康、口感的需求,上市3个月内占公司总销量的15%。此外,与电竞战队(如EDG)及体育赛事(如CBA)的合作,强化了“年轻、活力”的品牌形象,提升了用户粘性。
东鹏饮料的渠道策略以“线下深耕+线上补位”为核心。线下方面,通过“经销商+终端门店”的模式,覆盖了全国300多个地级市及2000多个县级市,其中三四线城市的终端门店数量占比达60%,高于红牛的45%。线上方面,2024年电商渠道收入占比提升至12%,主要通过天猫、京东及抖音直播带货实现,其中抖音平台的月均销售额超5000万元。
东鹏饮料拥有广东、安徽、重庆等5大生产基地,产能合计达150万吨/年,规模化生产降低了单位成本。此外,与原材料供应商(如咖啡因厂商江苏艾迪)的长期合作,锁定了原材料价格,避免了价格波动对利润的影响。2024年,原材料成本占比较2023年下降2个百分点,至35%。
红牛(Red Bull)为巩固市场地位,2025年推出“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加强版”,并加大了线下促销力度(如买一送一活动);乐虎(Hi-Tiger)则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抢占三四线城市市场,2024年市场份额较2023年提升1个百分点至8%。东鹏饮料面临的竞争压力持续加大。
2025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功能性饮料管理办法》,要求能量饮料标注“不适宜人群”(如未成年人、孕妇)及“每日最大摄入量”,这可能影响青少年群体的消费需求。此外,部分地区(如上海、北京)限制能量饮料在校园周边销售,进一步压缩了市场空间。
能量饮料的核心原材料(如咖啡因、牛磺酸、白糖)的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2025年以来,咖啡因价格上涨10%(因巴西咖啡豆减产),牛磺酸价格上涨8%(因国内产能不足),这可能导致东鹏饮料的毛利率下降2-3个百分点,挤压利润空间。
东鹏饮料的未来增长主要依赖以下几点:
东鹏饮料作为国内能量饮料行业的第二大玩家,凭借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及成本控制的优势,保持了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长速度。然而,面临竞争加剧、政策监管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拓展海外市场及加强供应链管理,以巩固市场地位。
尽管2025年行业增速放缓,但东鹏饮料的增长潜力仍存,建议关注其新产品推出及海外市场拓展的进展,作为未来投资的重要参考。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