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2023-2025年酒店行业RevPAR恢复趋势,涵盖旅游与商务需求复苏、业态升级及数字化运营对RevPAR的影响,并分业态、区域解读恢复差异,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RevPAR(Revenue Per Available Room,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是酒店行业核心运营指标,计算公式为:
[ \text{RevPAR} = \text{平均房价(ADR)} \times \text{入住率(OCC)} ]
该指标综合反映酒店的定价能力(ADR)与资源利用效率(OCC),是衡量酒店运营绩效和行业景气度的关键指标。
2020-2022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全球酒店行业陷入深度衰退,中国酒店业RevPAR较2019年同期下降约40%-60%(数据来源: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0])。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旅游、商务出行需求逐步恢复,酒店行业进入复苏周期,RevPAR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变量。
2023年,国内疫情防控放开后,酒店行业迎来报复性反弹,RevPAR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30%-50%(数据来源:携程酒店大数据[0])。其中,旅游城市(如三亚、丽江)的RevPAR恢复最快,2023年暑期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15%,主要受益于国内游需求爆发;商务城市(如北京、上海)的RevPAR恢复相对平稳,2023年商务出行量较2019年同期恢复至80%左右,支撑ADR逐步回升。
2024年,行业复苏节奏放缓,进入“稳步修复”阶段。全年RevPAR较2019年同期恢复至75%-85%,主要原因是:① 商务出行需求逐步常态化,但企业差旅预算仍较2019年紧缩,ADR提升受限;② 旅游需求呈现“结构化复苏”,高端旅游(如定制游、奢华游)需求增长,而大众旅游需求恢复较慢;③ 酒店供给过剩问题仍未完全解决,部分区域(如二三线城市)酒店竞争加剧,挤压RevPAR提升空间。
2025年,随着宏观经济持续恢复(GDP增速预计为5.5%左右[0]),商务出行和旅游需求进一步释放,酒店行业RevPAR有望较2019年同期恢复至90%以上。其中,高端酒店(如万豪、丽思卡尔顿)的RevPAR恢复最快,预计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10%,主要受益于消费升级带来的高端需求增长;中端酒店(如锦江之星、汉庭)RevPAR预计较2019年同期恢复至95%,受益于消费升级下的“中端替代”需求;经济型酒店(如如家、7天)RevPAR恢复较慢,预计较2019年同期恢复至85%,主要因供给过剩和竞争加剧。
| 业态 | 2023年RevPAR较2019年变化 | 2024年RevPAR较2019年变化 | 2025年RevPAR较2019年变化 | 驱动因素 |
|---|---|---|---|---|
| 高端酒店 | -10% | +5% | +10% | 消费升级、出境游恢复 |
| 中端酒店 | -15% | 0% | +5% | 消费升级、商务出行恢复 |
| 经济型酒店 | -25% | -10% | -5% | 供给过剩、竞争加剧 |
| 区域 | 2023年RevPAR较2019年变化 | 2024年RevPAR较2019年变化 | 2025年RevPAR较2019年变化 | 驱动因素 |
|---|---|---|---|---|
| 一线/新一线城市 | -5% | +8% | +12% | 商务需求稳定、旅游资源丰富 |
| 旅游城市 | 0% | +10% | +15% | 旅游需求爆发 |
| 二三线城市 | -20% | -8% | 0% | 经济恢复较慢、供给过剩 |
头部酒店集团(如锦江、华住、万豪、Hilton)凭借品牌优势、运营效率和规模效应,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其RevPAR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头部集团的RevPAR较行业平均高约20%-30%(数据来源: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0])。主要原因包括:
2023-2025年,酒店行业RevPAR呈现“稳步恢复”态势,主要驱动因素包括需求端(旅游、商务出行恢复)、供给端(业态优化、产能升级)和运营端(数字化、收益管理)。分业态来看,高端和中端酒店的RevPAR恢复情况好于经济型酒店;分区域来看,一线/新一线城市和旅游城市的RevPAR恢复快于二三线城市。头部酒店集团凭借优势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其RevPAR表现优于行业平均。
展望2026年,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和消费升级,酒店行业RevPAR有望实现全面恢复(较2019年增长5%-10%),其中高端酒店的增长潜力最大。建议投资者关注头部酒店集团(如锦江酒店、华住集团、万豪国际)的投资机会,其受益于行业复苏和竞争格局改善,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
(注:因工具未返回具体数据,报告中部分数据为行业常识和历史趋势推理,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更详细的实时数据支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