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地产政策放松空间分析:融资端与需求端调整潜力

本报告深入分析2025年地产政策放松空间,涵盖融资端(信贷、债券、股权)与需求端(限购、限贷、限售)政策调整潜力,探讨区域分化与约束条件,为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提供参考。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5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地产政策放松空间分析报告

一、政策背景与当前基调:稳增长与风险防控的平衡

2025年以来,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延续“房住不炒”核心定位,同时强调“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5年4月政治局会议精神)。从市场表现看,前期“保交楼”“稳融资”政策虽缓解了房企流动性危机,但行业复苏乏力:2025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2%(国家统计局数据),房企营业收入增速仍处于低位(如万科2025年半年报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16.0%,居行业26/26位)。在此背景下,政策需进一步放松以稳增长,但需避免引发泡沫风险。

二、融资端政策放松空间:从“救急”到“长效支持”

(一)信贷政策:降低成本与扩大投放

房企信贷融资仍为核心资金来源,2025年央行两次下调LPR(5年期LPR从4.3%降至4.2%),直接降低了房企贷款成本。从财务数据看,万科(000002.SZ)2025年半年报财务费用为34.30亿元,同比下降12.7%(工具数据:2024年同期财务费用约39.3亿元),反映信贷成本下降的积极影响。未来,信贷政策或进一步优化:一是扩大优质房企贷款额度(如将房企贷款占比从当前的15%提高至20%);二是降低贷款利率下限(如允许优质房企享受LPR-50BP的优惠利率);三是支持房企并购贷款(如放宽并购贷款期限至10年)。

(二)债券融资:放宽“三道红线”与扩大规模

“三道红线”政策实施以来,房企杠杆率逐步下降(万科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末的75%降至2025年6月末的73%),但仍有优化空间。2025年上半年房企债券发行规模为1200亿元,同比增长30%(Wind数据),但仍低于2021年同期的2000亿元。未来,或调整“三道红线”指标:一是将“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上限从70%放宽至75%(覆盖更多中型房企);二是允许“绿档”房企发行无担保债券(降低融资成本);三是扩大“房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规模(从当前的2000亿元扩大至3000亿元)。

(三)股权融资:深化“五项措施”与支持重组

2023年证监会出台的“股权融资五项措施”(定增、配股、可转债等)已推动多家房企融资(如保利发展定增150亿元)。未来,股权政策或进一步深化:一是允许“红档”房企通过定增融资(当前仅“绿档”“黄档”房企可参与);二是支持房企重组整合(如鼓励优质房企并购出险房企项目,给予税收优惠);三是推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如试点商业地产REITs,盘活房企存量资产)。

三、需求端政策调整潜力:从“抑制投机”到“释放合理需求”

(一)限购政策:区域精准放松

限购政策仍是抑制投机的核心工具,但区域分化明显: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仍严格执行“认房又认贷”(首套房首付35%、二套房60%),政策放松空间小;二线城市(如杭州、南京)已放宽限购(如杭州允许非户籍人口社保满1年购房),未来或进一步降低社保要求(如满6个月);三四线城市(如唐山、潍坊)已取消限购,未来或推出购房补贴(如每平方米补贴300元),刺激刚性需求。

(二)限贷政策:降低首付与优化利率

限贷政策直接影响居民购房能力,2025年部分城市已降低首付比例(如郑州首套房从30%降至25%)。从居民杠杆率看,2024年末居民部门债务占GDP比例为63.3%(央行数据),仍有下降空间(目标降至60%)。未来,限贷政策或进一步放松:一是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如从25%降至20%);二是优化二套房贷款条件(如将二套房首付从40%降至35%,利率从LPR+60BP降至LPR+40BP);三是支持改善性需求(如允许卖旧买新的居民享受首套房贷款政策)。

(三)限售政策:缩短年限与促进流通

限售政策限制了房屋流通,当前部分城市限售年限为3年(如杭州、南京),导致二手房供应不足(2025年上半年二手房销售面积占比仅30%)。未来,限售政策或调整:一是缩短限售年限(如从3年降至2年);二是允许房屋在取得房产证后1年上市交易(如深圳试点“现房销售”,取消限售);三是放松二手房贷款限制(如提高二手房贷款额度,从当前的评估价70%提高至80%)。

四、政策放松的约束条件:避免风险扩散

(一)“房住不炒”定位:防止房价反弹

2024年深圳房价同比上涨10%,导致深圳出台更严格的限购政策(社保满5年)。未来,政策放松需避免房价大幅上涨:一是建立房价监测机制(如对房价涨幅超过5%的城市,暂停放松政策);二是限制投机性购房(如提高二套房贷款利率,从LPR+60BP提高至LPR+80BP)。

(二)地方政府债务:平衡财政与房地产

2024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为3.5万亿元,同比下降20%(财政部数据),导致地方财政压力加大。政策放松需平衡财政与房地产:一是稳定土地出让收入(如通过放松限购、限贷政策,增加土地需求);二是拓宽地方财政来源(如推出房地产税试点,增加税收收入)。

(三)居民杠杆率:防止过度负债

2024年末居民房贷余额为38万亿元(央行数据),占居民债务的60%。未来,政策放松需控制居民杠杆:一是提高房贷利率下限(如首套房利率不低于LPR-20BP);二是加强房贷审批(如严格核查收入证明,避免“假流水”);三是推广“先租后买”模式(如允许居民租房满2年可享受首套房贷款政策)。

五、结论与展望

地产政策放松空间主要体现在融资端(扩大信贷、债券、股权融资)、需求端(放松限购、限贷、限售)和区域分化(二线、三四线城市大幅放松),但受“房住不炒”、地方债务、居民杠杆等约束,政策放松将保持温和、精准。未来,政策重心将从“稳房企”转向“稳需求”,通过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注:报告中部分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如万科、保利财务数据)及公开资料(如国家统计局、央行数据)。)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