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若羽臣(003010.SZ)获客成本控制策略,包括自有品牌扩张、技术赋能及渠道优化,探讨其如何通过提高获客效率和优化成本结构实现业绩增长。
若羽臣(003010.SZ)作为国内领先的品牌管理与自有品牌运营商,近年来通过自有品牌扩张、技术赋能、渠道优化等策略,实现了业绩的高速增长。在获客成本控制方面,公司并未单纯追求“降低绝对投入”,而是通过**提高获客效率、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用户终身价值(LTV)**等方式,实现了“投入-产出比”的持续改善。本文基于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行业排名及公开信息,从多个角度分析其获客成本控制的逻辑与效果。
获客成本(CAC)的本质是“获取一个新用户所花费的成本”,但更关键的是**“每投入1元获客成本带来的净利润增长”(即“获客效率”)。若羽臣的策略并非降低销售费用的绝对额,而是通过优化费用结构、提升转化效率**,让每一笔获客投入产生更高的回报。
根据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0],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19亿元(同比增长约31.9%,假设2024年中报为10亿元),销售费用5.99亿元(同比增长约49.75%),净利润7.23亿元(同比增长85.6%)。从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营业收入)看,2025年中报为45.4%(2024年中报约40%),虽略有上升,但净利润增长速度(85.6%)远高于销售费用增长速度(49.75%),说明每投入1元销售费用带来的净利润增加了约24%((85.6%-49.75%)/49.75%)。这一数据反映,公司获客的“效率”在提升——即使短期加大了获客投入,但其转化为净利润的能力在增强。
若羽臣的核心策略之一是自有品牌替代代理品牌,通过自有品牌的高忠诚度和复购率,降低整体获客成本。例如:
自有品牌的扩张,使得公司从“赚代理佣金”转向“赚品牌溢价”,其获客成本的“沉淀价值”更高——每获取一个自有品牌用户,未来可通过复购、交叉销售(如从洗衣液到香氛身体乳)带来持续收入,从而降低长期获客成本。
若羽臣通过AI大模型与自研系统融合,优化了营销、客服等环节的效率,降低了单位获客成本:
若羽臣通过深耕线上渠道(天猫、京东、抖音、拼多多),优化了渠道投放策略,提高了获客效率:
根据行业排名数据[0],若羽臣的**净利润率(5.48%)**在80家同行中排名第26位(前32.5%),**ROE(12.16%)**排名第12位(前15%),说明其成本控制(包括获客成本)能力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
与同行相比,若羽臣的优势在于自有品牌的高增长和技术赋能的高效率,而劣势在于短期销售费用率略高(45.4%,行业平均约42%)。但从长期看,随着自有品牌占比的提升(目标2027年自有品牌收入占比超50%),其销售费用率将逐步下降,获客成本控制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若羽臣的获客成本控制策略,短期以“投入换增长”为主(销售费用率略升,但净利润增长更快),长期以“自有品牌+技术赋能”为主(降低长期获客成本)。其核心逻辑是:通过自有品牌提高用户的“沉淀价值”,通过技术赋能提高获客的“转化效率”,从而实现“获客成本的效率提升”而非“绝对成本压缩”。
展望未来,若羽臣的获客成本控制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总体来看,若羽臣的获客成本控制策略,符合“长期价值导向”——通过短期的投入,换取长期的品牌价值和用户沉淀,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