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市场规模、消费趋势、企业战略和财务贡献四大维度,系统分析即饮渠道在饮料行业中的核心地位,揭示其对Z世代消费习惯的契合及企业增长的战略价值。
即饮渠道(Ready-to-Drink, RTD)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后立即饮用的场景化渠道,主要包括线下便利店、餐饮连锁、自动售货机、奶茶店、咖啡屋等终端。近年来,随着消费习惯变迁与企业战略调整,即饮渠道已成为饮料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本文从市场规模、消费趋势、企业战略、财务贡献四大维度,系统分析即饮渠道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龙头企业案例说明其战略价值。
根据饮料行业协会数据,2024年中国饮料行业总市场规模约为6,800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即饮渠道贡献了约2,100亿元的收入,占比达到30.9%,较2020年的25.6%提升了5.3个百分点。这一占比的提升反映了即饮渠道从“补充性渠道”向“核心渠道”的转型。
2021-2024年,即饮渠道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8%,显著高于整体饮料行业的4.5%。其中,餐饮连锁(如奶茶店、咖啡连锁)的即饮收入增长最快,CAGR达到11.2%,主要受益于Z世代对“现制饮品+社交场景”的需求增长;自动售货机渠道的CAGR为8.5%,得益于企业对校园、写字楼等场景的渗透。
Z世代(1995-2010年出生)是即饮渠道的核心消费群体,占即饮消费总量的**65%**以上。其消费习惯的三大特征决定了即饮渠道的不可替代性:
Z世代的生活节奏快,更倾向于“按需购买、即时享受”。例如,《2024年Z世代饮料消费调研》显示,72%的Z世代表示“每周至少3次在便利店/奶茶店购买即饮饮料”,主要原因是“不想等待快递”“想立即喝到冰饮/热饮”。
即饮渠道的场景属性强,如奶茶店的“打卡文化”、咖啡屋的“办公社交”、便利店的“早餐/下午茶”,均满足Z世代对“社交货币”的需求。例如,某奶茶品牌的“限定款”产品,80%的销量来自线下门店,因为消费者更愿意为“拍照发朋友圈”的场景付费。
Z世代对饮料的健康需求提升,即饮渠道更能满足“新鲜、低卡、天然”的要求。例如,农夫山泉的“NFC果汁”(非浓缩还原)在便利店的销量占比达到40%,因为消费者认为“现榨的更健康”;可口可乐的“零糖可乐”在餐饮渠道的点单率增长15%,符合“低热量”的需求。
可口可乐将即饮渠道视为“增长的核心引擎”,2024年即饮渠道收入占比达到45%(同比增长8%)。其战略重点包括:
农夫山泉的即饮渠道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30%提升至2024年的38%,主要得益于:
例如,喜茶、奈雪的茶等新消费品牌,100%的销量来自即饮渠道(线下门店)。其成功的关键在于:
即饮渠道的毛利率显著高于传统零售渠道(如超市、电商)。例如,可口可乐的即饮渠道毛利率为60%(传统零售渠道为50%),主要原因是:
即饮渠道的渗透能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份额。例如,农夫山泉通过拓展自动售货机渠道,2024年矿泉水市场份额提升至28%(同比增长3%);可口可乐通过与餐饮连锁合作,碳酸饮料市场份额保持在55%(同比增长2%)。
即饮渠道的“场景化体验”能提升消费者的复购率。例如,某奶茶品牌的“会员复购率”达到50%,主要因为消费者“喜欢门店的环境”“想尝试新口味”;便利店的“即饮饮料复购率”为35%,因为“方便购买”“经常路过”。
即饮渠道的重要性已从“渠道补充”上升至“企业战略核心”,其原因包括:
展望未来,即饮渠道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运营(如精准营销、会员体系)、产品创新(如健康化、定制化)、场景拓展(如社区、景区)**来提升竞争力。例如,某饮料企业计划推出“智能自动售货机”,通过AI识别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推荐“个性化饮料”(如“女生推荐零糖可乐”“男生推荐运动饮料”),进一步提升即饮渠道的运营效率。
总之,即饮渠道建设是饮料企业实现长期增长的“必经之路”,忽视即饮渠道的企业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