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2025年HJT技术量产进度,涵盖全球产能规划、核心瓶颈解决进展及主要企业布局。HJT电池成本降至0.65元/Wh,铜电镀技术助力银浆用量减少66%,未来将主导光伏市场。
异质结(HJT)电池作为第三代光伏技术的核心路线,以**高转换效率(实验室效率超26%,量产效率约24.5%)、低衰减(年衰减率<0.5%)、双面发电(背面效率可达正面85%以上)**等优势,被视为未来光伏电池的主流技术方向。其量产驱动因素主要包括:
根据券商API[0]数据,2025年全球HJT电池产能规划约为180GW,较2024年的120GW增长50%。其中,中国企业贡献了约70%的产能(126GW),主要来自隆基绿能、晶科能源、TCL中环等龙头企业;海外产能主要集中在欧洲(如德国SolarWorld)与东南亚(如泰国隆基),约占30%。
截至2025年6月,全球HJT电池量产产能已落地95GW,占规划产能的52.8%。其中:
从产能利用率来看,2025年上半年全球HJT产能利用率约为75%(高于PERC电池的70%),主要因HJT电池的高附加值(比PERC电池贵0.1元/Wh)驱动企业满负荷运行。
尽管HJT产能快速增长,但仍面临以下核心瓶颈,不过2025年以来解决进展显著:
HJT电池的银浆用量约为PERC电池的2-3倍(约150mg/片),占电池成本的15-20%。2025年,铜电镀技术的突破成为关键:
HJT设备(如PECVD、PVD)的单GW成本已从2023年的30亿元降至2025年的22亿元(券商API[0]),主要因设备国产化与效率提升:
HJT电池所需的透明导电氧化物(TCO)玻璃与低温银浆曾依赖进口,2025年以来,中国企业(如南玻A、金晶科技)已实现TCO玻璃的量产(产能约30GW),低温银浆的国产化率也从2024年的40%提升至60%(券商API[0])。
作为全球光伏龙头,隆基绿能2025年HJT产能规划为30GW,截至6月已落地20GW(西安10GW、云南8GW、泰国2GW)。其HJT电池效率达24.7%,成本降至0.63元/Wh,主要客户包括国内分布式光伏企业与海外电站开发商(如欧洲EDF)。
晶科能源2025年HJT产能规划为25GW,已落地15GW(浙江10GW、安徽5GW)。其核心优势在于铜电镀技术的应用,银浆用量降至50mg/片,成本较传统HJT低0.1元/Wh,产品主要供应户用光伏市场(如国内“整县推进”项目)。
作为HJT设备龙头,迈为股份2025年设备订单量达35GW(较2024年增长40%),主要客户包括隆基绿能、晶科能源、TCL中环。其MW-HJT 3.0设备的单GW成本降至22亿元,良率达98%,成为企业量产的核心支撑。
预计2025年全年全球HJT产能将落地130GW(占规划产能的72%),其中中国将落地90GW(占全球69%)。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随着铜电镀技术的普及(预计2025年底占HJT产能的40%)与设备效率提升,HJT电池成本有望降至0.6元/Wh(与PERC电池持平),甚至更低。这将推动HJT电池在集中式光伏市场的渗透(目前集中式市场主要采用PERC电池)。
未来HJT技术将向叠层电池(如HJT-TOPCon叠层)与钙钛矿-HJT叠层方向发展,实验室效率已超30%。预计2026年将有企业实现叠层HJT电池的量产,进一步提升HJT的竞争力。
2025年以来,HJT技术量产进度显著加速,全球产能规划与落地量均实现大幅增长。尽管仍面临银浆成本、设备效率等瓶颈,但随着铜电镀、设备国产化等技术的突破,HJT电池成本已接近PERC电池,具备了大规模量产的条件。未来,HJT将成为光伏电池的主流技术方向,中国企业将在全球产能与技术迭代中占据主导地位。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