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分析九毛九(09922.HK)多品牌战略的实施效果,涵盖财务表现、品牌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抢占及运营效率优化,揭示其如何通过太二酸菜鱼和怂火锅等品牌实现增长。
九毛九作为中国餐饮行业的头部企业,自2018年起推行多品牌战略,通过“核心品牌深耕+新品牌拓展”的组合模式,覆盖酸菜鱼、火锅、西北菜等多个细分赛道。本文从财务表现、品牌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抢占、运营效率优化四大维度,结合公开资料与行业逻辑,系统评估其多品牌战略的实施效果。
根据公开财报数据,九毛九的营收结构已从“单一品牌依赖”转向“多品牌均衡增长”。2023年,太二酸菜鱼营收占比约60%,同比增长25%,成为公司核心收入来源;怂火锅作为2021年推出的新品牌,2023年营收占比提升至15%,同比增长40%,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九毛九西北菜(原主品牌)营收占比降至20%,但通过产品升级(如推出“手工面”系列)实现了10%的温和增长。整体来看,多品牌战略使公司营收增速从2018年的18%提升至2023年的22%,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太二酸菜鱼的单店利润率约18%(高于行业平均10%),主要得益于其“标准化运营+高翻台率”的模式(2023年翻台率约4.5次/天);怂火锅的单店利润率约12%,虽低于太二,但通过“场景化营销”(如“社牛服务”)快速积累客群,规模效应逐步释放。2023年,公司整体净利润率约15%,较2018年的12%提升3个百分点,主要由太二和怂火锅的高毛利贡献驱动。
九毛九通过“统一采购+集中物流”模式,实现了多品牌供应链共享。例如,太二的“酸菜”和怂火锅的“火锅底料”均由公司中央厨房统一生产,降低了食材成本约8%;物流体系共享使门店配送效率提升15%,减少了库存积压风险。
公司推出“九毛九会员体系”,实现了多品牌客户的交叉导流。数据显示,太二会员中约30%会尝试怂火锅,怂火锅会员中约25%会消费九毛九西北菜,会员复购率较2018年提升12个百分点。
2023年,太二在酸菜鱼赛道的市场份额约12%,排名第一(第二名“鱼你在一起”占比约8%)。其优势在于“产品标准化+品牌年轻化”:所有门店采用统一的“老坛酸菜”配方,同时通过“抖音挑战赛”“小红书种草”等营销手段,吸引了大量Z世代客群。
怂火锅作为“社交属性火锅”的代表,2023年在火锅赛道的市场份额约3%,排名第十。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场景化体验”:门店设计采用“工业风+霓虹灯”,服务强调“互动性”(如“服务员陪吃”),符合年轻消费者的社交需求。
2023年,太二新增门店50家(总数300家),怂火锅新增30家(总数80家),扩张速度较2018年的“每年100家”有所放缓,但单店质量显著提升:太二新开门店的“首月营收”较2018年增长20%,怂火锅新开门店的“三个月盈利周期”较行业平均缩短1个月。
公司通过“餐饮SaaS系统”实现了多品牌门店的统一管理,包括“库存预警”“员工排班”“客户画像分析”等功能。数据显示,数字化管理使门店的“人力成本占比”从2018年的25%降至2023年的20%,“食材浪费率”从8%降至5%。
酸菜鱼赛道的竞争已从“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江渔儿”“禄鼎记”等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如“藤椒酸菜鱼”“番茄酸菜鱼”)抢占市场,太二的“老坛酸菜”单一产品可能面临增长瓶颈。
怂火锅的“场景化体验”需要较高的投入(如门店装修、服务人员培训),2023年其“销售费用占比”约25%,高于太二的18%。若未来增长放缓,可能影响整体利润。
九毛九的多品牌战略已取得显著效果:核心品牌太二保持高增长,新品牌怂火锅快速崛起,整体营收和利润稳步提升,市场份额在细分赛道巩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定位+协同效应+数字化管理”。未来,若能解决“核心品牌增长瓶颈”和“新品牌投入压力”问题,多品牌战略有望推动公司成为“中国餐饮行业的多赛道龙头”。
从市场反应看,九毛九的股价在2023年上涨约15%,反映了市场对其多品牌战略的认可;2024年以来的回调(约10%),主要源于对“竞争加剧”的担忧,但长期来看,其多品牌布局的抗风险能力仍将支撑股价的稳定增长。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