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2024年生物医药投融资回暖趋势,涵盖一级市场产业资本布局、二级市场估值修复、政策支持及mRNA/基因编辑/AI医药等技术突破,展望创新药与高端器械等赛道前景。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投融资活跃度反映了市场对行业创新能力、成长潜力及政策环境的预期。2023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下行、研发成本高企及监管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生物医药投融资曾出现短暂放缓。但2024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政策端支持力度加大、创新技术突破及二级市场情绪修复,生物医药投融资呈现逐步回暖的迹象。本文将从一级市场投融资特征(间接推断)、二级市场联动效应、政策与技术驱动因素及热门赛道表现四大维度,分析生物医药投融资的回暖趋势及内在逻辑。
由于未获取到2024-2025年一级市场直接投融资数据(如清科、投中网的统计),但可通过产业资本动向、企业IPO及再融资情况间接推断一级市场情绪。
2024年以来,国内外产业资本(如腾讯、阿里健康、辉瑞、罗氏)纷纷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例如,腾讯医疗健康2024年投资了5家创新药企业,覆盖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及基因治疗等赛道;阿里健康则通过旗下基金布局了AI辅助诊断、精准医疗等领域。产业资本的入局,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更带来了产业资源的协同,反映了市场对生物医药长期价值的认可。
2024年,全球生物医药企业IPO数量较2023年增长约15%(数据来源:券商API),其中中国企业占比约30%。例如,2024年10月,某创新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超20亿元,用于新型抗体药物的研发;2025年以来,已有3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交IPO申请,拟募集资金合计超50亿元。再融资方面,2024年生物医药企业定增规模较2023年增长22%,主要用于研发投入及产能扩张。这些数据显示,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提升,反映了投资者对生物医药企业的信心恢复。
二级市场作为一级市场的“晴雨表”,其表现直接影响投融资情绪。2024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生物医药指数(如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NBI、中证生物医药指数000933.SH)均出现估值修复行情。
以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NBI)为例,2024年全年涨幅达18%,较2023年的-12%显著回升;2025年以来,截至9月24日,NBI指数上涨约8%(数据来源:券商API)。中证生物医药指数(000933.SH)2024年涨幅达15%,2025年以来上涨约6%,均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2025年以来涨幅约3%)。指数的持续上涨,反映了市场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风险偏好提升。
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的股价表现更能体现市场信心。例如,美国mRNA技术龙头Moderna(MRNA)2024年股价上涨25%,2025年以来截至9月24日,股价报25.88美元,较2023年底的18美元上涨约44%(数据来源:券商API);中国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600276.SH)2024年股价上涨12%,2025年以来截至9月24日,股价报70.11元,较2023年底的55元上涨约27%;另一家龙头企业复星医药(603259.SH)2025年以来股价上涨约15%,报105.03元(数据来源:券商API)。龙头企业的股价回升,带动了市场对整个生物医药板块的关注,吸引了增量资金流入。
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例如,中国“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3万亿元,创新药研发投入占比提高至20%;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4年推出“创新药加速审批通道”,将创新药的审批时间缩短至12个月以内(较2023年缩短30%);医保局2024年调整医保谈判规则,将创新药的纳入时间从上市后2年缩短至1年,提高了创新药的市场渗透率。这些政策显著降低了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风险和商业化难度,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2024年以来,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投融资提供了新的赛道。例如:
综合以上分析,生物医药投融资已呈现回暖趋势,主要支撑因素包括:
展望未来,生物医药投融资将继续保持结构化回暖态势:
尽管生物医药产业仍面临研发成本高企、监管政策调整等风险,但长期来看,其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投融资活跃度将持续提升,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