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券商行业佣金率是否见底,探讨成本结构、竞争格局、机构客户占比及政策监管对佣金率的影响,并提供2025年投资建议。
佣金率是券商经纪业务的核心指标之一,其走势直接反映行业竞争格局与盈利空间。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券商的崛起与传统券商的线上化转型,行业佣金率持续下行,从2015年的万8-万10降至2023年的万1.5-万2.5。2025年以来,市场对“佣金率是否见底”的讨论加剧。本文通过成本结构分析、竞争格局演变、机构客户占比提升、政策监管导向四大维度,结合头部券商财务数据,探讨佣金率的底部特征。
2015年以来,佣金率下行主要由三大因素推动:
根据头部券商2025年中报数据(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东方财富),经纪业务毛利率已降至60%-70%(以中信证券为例,2025年中报经纪业务收入148.19亿元,佣金支出48.77亿元,毛利率约67%)。若佣金率继续下行至万1以下,毛利率将跌破50%,进入“微利区间”,券商将失去降价的动力。
经纪业务的核心成本包括交易系统维护成本、人力成本、营销费用。以东方财富为例,2025年中报经纪业务成本(comm_exp)为14.23亿元,占经纪业务收入(38.47亿元)的37%;中信证券的经纪业务成本占比约33%。若佣金率从万1.5降至万1,成本占比将升至50%以上,券商难以通过规模效应覆盖成本,因此成本线成为佣金率的“底线”。
2025年,头部10家券商的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合计达65%(数据来源:券商协会),其中中信证券(12%)、华泰证券(10%)、东方财富(8%)占据前三。头部券商凭借资金、技术、客户资源优势,已形成“马太效应”,中小券商难以通过降价抢占市场。此外,互联网券商的“低佣金”策略已进入瓶颈期,东方财富2025年经纪业务收入增速从2023年的35%降至18%,说明低佣金的引流效果减弱。
机构客户(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QFII)的佣金率显著高于零售客户(万3-万5 vs 万1.5-万2)。2025年,头部券商的机构客户占比已达40%-50%(中信证券45%、华泰证券42%),且呈持续上升趋势。机构客户的高佣金率将拉动整体佣金率上行,抵消零售客户的低佣金影响。
2020年,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经纪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券商“合理确定佣金费率,不得进行不正当竞争”。2025年,证监会再次强调“禁止券商通过‘零佣金’或‘低于成本价’的方式吸引客户”。政策监管将抑制过度佣金战,推动行业佣金率回归合理水平。
综合成本结构、竞争格局、机构客户占比及政策因素,券商行业佣金率已进入“底部区间”,未来不会出现大幅下降(如万1以下)。2025年,行业平均佣金率约为万1.2-万1.5,头部券商的佣金率略高(万1.5-万2),互联网券商维持在万1.2左右。
未来,佣金率的走势将呈现**“稳中有升”**的特征:
对于券商板块,佣金率见底将提升经纪业务的盈利稳定性,头部券商(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及互联网券商(东方财富)将受益于市场份额的提升与佣金率的稳定。建议关注经纪业务占比高、机构客户资源丰富的券商,如中信证券(600030.SH)、东方财富(300059.SZ)。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2025年中报及券商协会公开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